病名。①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调痈、调豆、手疽。指疔发生在大指者。证治见指疔条。②《疡科心得》谓蛇头疔之又名。
药物学著作。20卷。明·汪机编撰于十六世纪初。此书受王纶《本草集要》的学术影响,药物分类,不按《本经》三品之分,系按药物性状“以类相从”,增补若干内容,扩充为20卷,以弥补《本草集要》“词简不赅”之欠
药物学著作。简称《唐本草》。54卷。唐·苏敬等撰于659年。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分为正文、图和图经三部分。《新修本草》正文20卷,目录1卷,是在《本草经集注》一书基础上进一步增补了隋、唐以
见《河南中药手册》。为忍冬藤之别名,详该条。
古刺法名。又称五脏刺。《灵枢·官针》:“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以其针刺深浅部位不同,分别适应五脏有关的病变。计有半刺、豹文刺、关刺、合谷刺、输刺等五种。详各该条。
书名。1卷。清·徐子默手定。刊于1860年。本书论述吊脚痧的病机、脉舌、辨证、用药、治疗、预防等多方面内容。辨析此病与霍乱之异同,并提出温经通阳为治疗大法。
见《本草正》。即龟版胶,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佛指甲之别名,详该条。
结脉代脉的总称。泛指缓而不整的脉象。《灵枢·岁露论》:“此两邪相抟,经气结代者矣。”详结脉、代脉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马棘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