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篇名。本篇以顺应四时之气的观点,把一天划分为四时,运用于诊断治疗,故名。论中把一天中的时间来比喻一年,按四季划分,即早晨象春天,中午象夏天,傍晚象秋天,夜半象冬天。用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影
①气功功法。指最基本的动功锻炼,其特点是意念与轻柔动作结合起来。现在通行的保健功有两套。①原上海气功疗养所整编的为十节,即叩齿、搅海咽津、摩腹、浴面鸣鼓、左顾右盼、擦腰、双手齐伸开、转辘轳、左右托天、
病名。即肉疙瘩。详见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鸡骨香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末医家。字既均,号杏庵。歙县(今属安徽)人。为当地喉科名医郑宏纲(梅涧)之次子,初攻举子业,能诗文,后专攻医学,与其兄郑瀚(一作承瀚)朝夕共同钻研医学,亦精喉科。撰《熟地黄论》、《咽喉伤燥
综合性医书。2卷。清·韩永璋撰于1906年。本书摘编作者临证医案、师授家传治验及研究古医书心得。上卷有内、妇、儿科数十条医案;下卷医论、集方、汤头歌括。对伤寒病证的辨析,以及伤寒、温病治疗要领,有简要
指辰时。详十二时条。
指肝受邪热所致的病症。《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
病名。见《洞天奥旨》卷十一。因肾气不足,寒湿挟痰侵袭骨骼,以致气血凝聚于骨所致。好发于长管骨的干骺端。良性者症状多不明显,发展缓慢。恶性者病初隐痛,继则难忍,入夜尤甚,生长较速,肿块推之不移,坚硬如石
病证名。《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夫小儿肺脏壅滞有热,上攻于脑,则令脑热也。”脑热则引起鼻干,口渴,心烦,不寐等。宜以清热养液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