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咽喉经验秘传》:“肺脾受热毒,口舌生疮,或肺胃受热,又或受酷热炎暑炉火之毒,俱生此症。”症见咽喉口舌生疮,色黄,或白或紫红,肿痛甚,有碍饮食与吞咽。治宜降火解毒。用野菊花、蒲公英、山栀、甘草、
病证名,属痿证、痿躄的范围。多由风湿热之邪内窜经络所致,不同于一般温邪袭肺或暑湿壅阻肠胃。《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张,软短为拘,弛张为痿。”临床表现早期类似感冒,如发热、呕吐
①古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又称风头眩。指因风邪或风痰所致的眩晕。详见风寒眩晕、风热眩运、风痰眩晕等条。②癫痫的别称。《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痰热相感而动风,风心相乱则闷瞀,故谓之风眩
推拿手法名。用上肢环抱肢体进行各种活动,以使局部的筋腱得到牵拉伸展。《诸病源候论·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候》:“两手抱右膝著膺,除下垂难屈伸。”
舌根黄苔、中淡红而尖有灰苔。为胃中郁热,证见心烦而渴,不吐不泻,胸闷脘胀,宜缓下泄热治之。若黄苔中心舌红绛而尖灰苔者,乃胃火炽盛,心营受灼、宜在清胃之中加清心之品(见《伤寒舌鉴》)。
证名。指发热壮盛,身如烧灼或手抚病人皮肤有烫手感。《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多见于温邪热盛的患者。
【介绍】:见陈景魁条。
古代治疗疔疮的一种方法。见《疡科准绳》卷二。在铁桶内放置烧红的鹅卵石,将醋泼在石上,再使患处覆桶上,四周以衣被盖护,勿令泄气,以患处出汗为度。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四。即十奇散,见该条。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胎前吞酸。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