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其循行方向均由头部经项背及下肢抵达足部。《灵枢·逆顺肥瘦》:“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介绍】:唐代医家。撰《太和济要方》五卷。宋·庞安时曾引用“唐大和年(827~840年),徐氏撰《济要方》”,年属大和,疑即此书。
出《广西通志》。为含羞草之别名,详该条。
痿证之一。见《医宗必读·痿》。指皮毛痿。详该条。
【介绍】:见严景条。
出《灵枢·官针》。即针法。见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地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止轩。曲阿(原属江苏丹阳)人。采历代诸家有关论述,纂辑《疟疾论》一书(1897年刊行),为辑述疟疾较为全面的专书。
古病名。见《医学原理》卷六。即录食泻。详该条。
病名。清·单南山《胎产证治录》:“孕妇胎气上攻,心腹胀满作痛,名曰子朝,宜服顺气安胎饮。”参见子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