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菟丝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闽南民间草药》。为山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医垒元戎》方。又名厚朴丸。紫菀、菖蒲、吴茱萸(汤洗七次,焙干)、柴胡,厚朴(姜制)一两,炒桔梗、茯苓(去皮)、皂角(去皮弦子,炙)、桂枝、炮姜、黄连、炮川乌(去皮)各八钱,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
金代医官职称。专门掌管检查帝王服用汤剂药物的官吏,官阶从五品。
因素体阳虚或久病不愈,亏损过度,老年体弱所致。症见形寒肢冷,精神不振,气短而喘,腰膝痠软,阳萎,滑精,夜多小便,舌淡胖,苔白厚,脉沉迟,两尺脉弱。治宜补肾阳。
证名。指毫毛耸然直竖。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
《外科活人定本》卷二方。白芷、升麻、葛根、芍药、桂枝、连翘、羌活、桔梗、当归、荆芥各等分。水煎,食后服。治赤面风初起,正面上红肿而浮起者。
古病名,出《诸病源候论·诸注候》。风注、寒注、气注、生注、凉注、酒注、食注、水注、尸注等九种注病的总称。
见太乙神针条。
书名。共2册。高洁编。刊于1919年。本书是北京药行商会为药业人员查检常用商品药材的别名而编印的一种工具书。书中所用检索方法也是根据药业人员的习惯而制定,与一般按笔划、部首者不同。分正、续二册,约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