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兰台轨范》卷七。即半夏汤第一方,见半夏汤条。
《外科传薪集》方。青皮、石膏、生甘草节、栝蒌、橘络、皂角刺、金银花。水煎服。治乳癌初生者。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经来腹痛,详该条。
舌中央见灰色苔。多见于寒热夹杂的吐蛔症,伴有消渴、气上冲心,饥不欲食,食即吐蛔等证。宜安蛔止痛。亦有见于实热里证者(见《伤寒舌鉴》)。
见喉科紫珍集条。
出《针经指南》。即八脉交会穴,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圣济总录》。即下巨虚,见该条。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即小儿偏。见该条。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谓:“龙疽发背起胃俞或肾俞,二十日不泻死,九日可刺……。”即中搭手。见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备急效验方》三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