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福建中草药》。为黄花夹竹桃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野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头眩偏痛痧》:“痧气慢者,上升于二阳头面。常觉头眩内热,或半边头痛、心烦不安。宜刮痧,不愈,用清凉之剂治之。”参见痧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乌蔹莓之别名,详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千层塔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别名。出《刺疔捷法》。即上迎香,见该条。
鼻尖两旁之圆形隆起部。见鼻条。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胃中郁热而引起的头痛。因小儿脾胃脆嫩,过食肥甘厚腻食物,引起脾胃消化功能失调,积滞化热,热极生火,火性上炎,循足阳明经上行而致。症见鼻干目痛,上至头额,下至齿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该疔不计其数,形圆长如瓜形。治同疔疮。
证名。指喜笑不能自制之症。出《灵枢·经脉》。又称多喜。简称喜。多因心火偏亢,痰热壅盛所致。治宜逐痰降火,定志安神。可用烧盐煎汤或二陈汤探吐,并服黄连解毒汤、定志丸等方。亦有因肾亏肝旺而致。《张氏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