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咽喉肿痛

咽喉肿痛

病证名。为多种喉部疾患之主证。多因于火。火有虚实虚火者,其人素体阴亏,或伤房劳阴虚于下,水不制火,虚火上炎所致;实火者,肺经蕴热,或过食膏粱厚味,煎炒炙煿等物,致脾胃积热,薰灼肺系。症见喉关或内或外,肿起疼痛,或饮食吞咽障碍。治法:虚火者,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左归饮等加减。实火者,宜泻火解毒。用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参见有关各条。

猜你喜欢

  • 怢(tū 突)慄

    恶寒战栗。《素问·风论》:“故使人佚栗而不能食。”

  • 病名。出《素问·大奇论》等篇。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又名胎病,说明《内经》早已指出病因中的遗传因素。古代痫、癫二字通用,故痫亦称癫(见《景岳全书·癫狂痴呆》)。《千金要方》称为癫痫。俗名羊痫风。

  • 大肠胀

    胀病之一。《灵枢·胀论》:“大肠胀者,肠鸣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飧泄不化。”《医醇剩义·胀》:“大肠为传道之官,居小肠之下,司变化而出糟粕,寒气上逆,变化失度,故肠鸣腹痛而有水声,重感于寒,故完谷

  • 泉腋

    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渊腋,见该条。

  • 玉壶散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海藻、海带、昆布、雷丸各一两,青盐、莪术各半两。为细末,陈米饮送服或炼蜜为丸,榛子大,噙化。治瘿瘤。

  • 大木花

    见《四川中药志》。为雪莲花之别名,详该条。

  • 惊者平之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①惊悸怔忡、心神慌乱的一类病症,可用重镇安神法或用养心安神法以平定之。②小儿惊风抽搐一类病症,可用镇静平肝法,如磁朱丸之类平之。

  • 少阴之人

    “五态之人”的一种类型,出《灵枢·通天》。其外貌特征是“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险,行而似伏。”性格特征是“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体质特点是

  • 柿干

    见《本草备要》。即柿饼,详该条。

  • 上树蜈蚣

    ①见《重庆草药》。为走游草之别名。②见《分类草药性》。为常春藤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