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石雅》。为云母之别名,详该条。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五脏积热,面赤,言语带邪,昏沉错乱,目中黄色,此是酒黄。灸后心、百会、下廉三处百壮。若惙气上喘,脉如屋漏,此候不治,如只大便下血,宜服泽泻汤方。”参见黄疸有关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节节花之别名,详该条。
《审视瑶函》卷四方。桔梗、天麻、防风各半两,五味子、全蝎、乌风蛇、细辛、赤芍药各一两。为细末,每服一钱半,食远米饮调下。治眼胞外翻,贴于外睑之上,如舌舐唇之状。
病证名。指因劳力过度,肺胃络脉损伤所致的吐血。《金匮翼·诸血统论》:“劳伤吐血者,经所谓用力太过,则络脉伤是也。盖络脉之血随经上下,往来不休,若络脉有伤损之处,其血因得渗漏而出矣。”《血证论》卷二:“
①推测疾病预后的纲要。《素问·平人气象论》:“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不能饮食,表示胃气衰败,生化之源已竭,故死。②脉无胃气,表示正气衰竭,邪气独胜。《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以水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即客忤。详该条。
见舌鉴总论条。
综合性医书。1卷。清马文植撰于1896年。书中收载医论28则,阐述作者治疗咳嗽、痰饮、脑疽、对口、肝痈、乳岩等内外诸证临床心得,而尤详于外科病证。卷首附作者祖父马省三“论症十六则”。现存清刻本。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系一般下级医官职务,官阶从八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