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四肢拘急

四肢拘急

证名。指手足筋脉拘挛收紧难以屈伸。出《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伤寒论大全》卷三:“四肢拘急,拘急者,手足不能自如,屈伸不便,如踡卧恶风之貌,四肢者,诸阳之本,盖因发汗亡阳阳虚是有其证也。”《伤寒绪论》卷下:“四肢为诸阳之本,寒邪客经络之中,故使拘急不和也。有因发汗亡阳,津血内竭,不能营养筋脉而屈伸不便者,有阳气内衰,不能行于四末而拘急疼痛者,大抵有发热头痛,骨节疼而四肢拘急为表证;无身热头疼而倦卧不伸,四肢拘急者,为阴证。若汗下后,筋惕肉瞤而见拘急不仁者,则为气血虚弱也。”多因寒邪侵袭经脉,或热灼阴液,血燥筋枯所致。因寒者,宜温经扶阳,用桂枝加附子汤吐利直中阴经者,宜四逆汤;津血耗伤者,宜芍药甘草汤加味;亡阳者,宜用参附龙牡汤

猜你喜欢

  • 白滑苔黑心舌

    苔白滑,中心黑苔的舌象。其证有寒有热:白滑苔,刮之可净,为真寒假热;若刮之不净,舌粗涩干燥,为里实热证,或为表邪入里之候(见《伤寒舌鉴》)。

  • 寒泄

    病证名。又名寒泻、鹜溏。指脾胃寒盛所致的泄泻。《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论》:“又有寒泄者,大腹满而泄;又有鹜溏者,是寒泄也。”《丹溪心法·泄泻》:“寒泄,寒气在腹,攻刺作痛,洞下清水,腹内雷鸣,米饮不

  • 并稸

    稸,同蓄。积聚。《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动濡积并稸。”

  • 叶天士家传秘诀

    儿科著作。1卷。原题清·叶天士撰。本书原无刊本,于1929年刊行《迴澜社影印医书四种》时曾据旧钞本影印。书中论述胀病、腹中虫痛、积痛、吐泻、呕吐、泄泻、痢疾、疳、疸、肺脏主病、喘嗽、肾脏主病等。论述仅

  • 白蝴蝶

    见《闽南民间草药》。为山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 野鸡子豆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望江南子之别名,详该条。

  • 五常政大论篇

    《素问》篇名。张志聪注:“此篇论五运主岁,有平气、有太过、有不及,各主果、谷、虫、畜、草木、生物数、声、色、味、生长收藏,皆五行政令之常,故曰五常政大论。”文中还提出了热药凉服、凉药热服、上病下取、下

  • 龟尾

    推拿穴位。出《肘后备急方》。又名尾闾、闾尾。位于尾骨端。治赤白痢,泄泻,腹胀,脱肛,慢惊风等症。《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龟尾穴,一名闾尾,脊背尽头处。”《秘传推拿妙诀·周身穴图》:“龟尾即尾闾穴,

  • 三荚草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水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 蛇眼丁

    病名。①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指疔之一,生于手指甲旁尖角间,形如小豆粒,色紫、半含半露,硬如铁钉,状似蛇眼。证治见指疔及代指条。②出《外科启玄》卷二,蛇头疔之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