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小儿受惊后,复为乳食痰热所伤而成的积证。《活幼心书》:“小儿所患之证,皆因乳哺不节,……但有时泄下青水如生草汁,是受惊而后有积,烦闷啾唧,常似生嗔,名为惊积。”《丹溪心法》:“小儿食积,痰热,
尿的别称。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洋蓍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褚氏遗书》。即双胎。
指十二经及其脉络。《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介绍】:上古时代巫医,相传为黄帝之臣。
病名。《仙传外科集验方》。“附骨疽,又名白虎飞尸。”详附骨疽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斑叶兰之别名,详该条。
即右半身不遂。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参左瘫右痪条。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头痛痧》:“痧毒中于脏腑之气,闭塞不通,上攻三阳巅顶,故痛入脑髓,发晕沉重,不省人事,名真头痛,朝发夕死,夕发旦死,急刺破巅顶,出毒血以泄其气,药惟破其毒气,清其脏腑为主;痧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