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搔痒
即阴痒。详该条。
即阴痒。详该条。
见《医学入门》卷六。瘿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佚名《双燕草堂眼科》。即上胞下垂。详该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一。其疮头稍黄,向裹黡亦似灸疮,四畔皰浆起,中心凹色赤,大如钱孔。治见疔疮条。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又名疯犬咬伤、猘犬伤、狂犬伤。公元前六世纪,我国已有“国人逐瘈狗”的记载。《淮南子》有“猘犬不投河”的描述。葛洪认为“犬忽避人藏身的现象,即是将疯的先兆,并主张用狂犬脑外敷咬伤
兽医学著作。1卷。清代作品,撰人及撰年均未详。本书介绍牛病理论、病候、诊断、针刺穴位与方法以及药性配伍与处方等,并附绘图。本书于1959年经江西省农业厅中兽医实验所校勘后,由农业出版社影印出版。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铃兰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七。咬伤后可引致蜈蚣中毒。详该条。
见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三。即经行后期,详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水龙骨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樟树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