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衄

大衄

病证名。①指口、耳、鼻皆出血。见《圣济总录》卷七十。又名鼻大衄。详见该条。②指九窍同时出血。《血证论》卷二:“大衄者,九窍出血之名也。此非疫疠,即中大毒。人身止此九窍,而九窍皆乱,危亡之证,法在不治。惟有猝然惊恐而九窍出血者,可用朱砂安神丸加发灰治之。”详见九窍出血条。

猜你喜欢

  • 血虚腹痛

    病证名。指因阴血亏虚、经脉凝涩所致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血虚腹痛之症,偎偎作痛,如细筋牵引,下引小腹,上行肋梢,肢体瘦弱,面色痿黄,腹虽痛而不饱闷,痛无定处,此血虚腹痛之症也。”《证治汇补·腹痛

  • 食癥

    病名。十二癥之一。《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候其人发语声嘶,中满浊而后语,乏气拖舌,语而不出,此人食结在腹,病寒,日里常水出,四体洒洒,常如发疟,饮食不能常,自闷闷而痛,此食癥病也。”《圣济总录》

  • 振胞瘀痛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偶被物撞打而血停滞于睑睥之间,以致胀痛也,缓而失治,则胀入珠内瘀血灌睛。”症见胞睑青紫肿胀疼痛,甚而肿如覆杯,睑重难睁,重者瘀血可渗入另侧胞睑内,使呈青紫色。初伤宜冷敷以

  • 水液浑浊

    多指小便浑浊。《素问·至真要大论》:“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类经》十三卷:“水液,小便也。”参便浊条。

  • 神农黄帝食禁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7卷,已佚。

  • 人体部位名。指高起丰满的肌肉群,如脊椎两侧的肌肉或髂嵴以下的肌肉部分。《黄帝内经太素》卷八:“足太阳之脉……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胂(《灵枢·经脉》原作“胛”。《太素》、《备急千金要方》、《素问·厥论》王注

  • 五并

    五脏精气内虚,为邪气所兼并而出现的精神症状。《素问·宣明五气篇》:“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 瓦弄子

    见《东北动物药》。即瓦楞子,详该条。

  • ①五脏之一。与大肠相表里。居于胸中,为五脏的华盖。主诸气而司呼吸,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相结合,化生为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素问·五藏生成篇》:“诸气者,皆属于肺。”肺朝百

  • 膀胱实热

    ①一般指膀胱有实热病邪的病证。如膀胱湿热。见该条。②指膀胱经的证候。《千金要方》:“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实者,足太阳经也。病苦逆满,腰中痛,不可俛仰是也。名曰膀胱实热也。”“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