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赤水玄珠》卷五。即大正气散,见该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指由多种因素所致之咽痒;或同时伴有咽干,咽痛之证。本病之病因不一,或来自风寒、风热之外袭;或因胃家实热之薰蒸;或源于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所致等,但总因于火。临症更应详辨
亦称湿郁热伏。因湿邪阻遏而致热不能宣散透发的现象。表现为身热不扬、午后热高、汗出而热不退、神疲、头重、胸闷腹胀、厌食、小便黄赤,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等。
乳子,吮食母奶的婴儿,乳子脉即婴儿的脉象,见《景岳全书·脉神章》。三岁以下的婴儿,其诊脉方法有不同于成人之处:一般以一息八至为平;诊脉只候其脉象,一般不分别其寸关尺部位;脉象以浮沉候表里、迟数候阴阳寒
见《四川中药志》。为辛夷之别名,详该条。
医经类著作。陈无咎撰,约成书于1931年。作者深研《内经》,对其疑难学理予以辨析、解惑。前二编均先列提纲予以阐论,其内容包括言气、言脏、言诊、言病、言变、言输、举针等目。并对《素问》58篇之惑予以辨析
出《神农本草经》。为茯苓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儒门事亲》:“因啼哭悲怒郁结,气溢闭塞,以致乳脉不行。”详见乳汁不行条。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产妇有二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
病名。①鼻息肉别名。详见该条。②鼻腔内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