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同
【介绍】:
战国时医家。详见子阳条。
【介绍】:
战国时医家。详见子阳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虎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博济方条。
水肿在皮腠间,按之复起。或称气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阳明所至,为浮虚。”
见《云南中草药》。为三对节之别名,详该条。
指皮肤有发热感觉。多由阴虚或阳盛所致。《中藏经·寒热论》:“皮热而燥者,阴不足,……皮热而热者,阳盛也。”若仅局部热痛,须防疮痈。《灵枢·上膈》:“其痈在外者,则痈外而痛浮,痈上皮热。”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山瘴疟候》,即瘴疟,详见该条。
【介绍】:见陈念祖条。
见医学摘粹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自然界之物质现象命名者。见《银海精微》。又名兑廓、兑泽廓、关泉廓。①《证治准绳·杂病》:“兑正西方,络通下焦之府,脏配肾络。”②《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认为泽廓位附血轮(外眦下方
病名。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即齿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