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呷嗽。见《外台秘要》卷九。详呷嗽条。
病证名。指下利之因寒毒所致者。《卫生宝鉴·补遗》:“寒毒下利,脐下寒,腹胀满,大便或黄白,或清黑,或有清谷。治用理中汤,或四逆汤,或白通汤。”参见寒泄、下利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扶芳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脉理存真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完初。江苏华亭(今松江)人。长于治疗小儿痧痘,编著有《痘科红炉点雪》一书。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百眼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药志》。为月季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孙志宏条。
【介绍】:西汉时期医生。对本草学及古代医经有所研究。
调节针感(得气)的方法。包括捻转、提插、呼吸、指循及龙虎扑腾、青龙摆尾……等。《金针赋》:“及夫调气之法,……气不至者,以手循摄,以爪切掐,以针摇动,进捻搓弹,直至气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