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寒痰

寒痰

痰证之一。①一名虚痰。《医学入门》卷五:“聚于肾,多足膝酸软,腰背强痛,肢节冷痹骨痛,名曰寒痰,又名虚痰。”“寒痰因形寒饮冷,色深青黑如灰,善唾,或喘,轻者五积散藿香正气散;重者温中化痰丸、古半硫丸。”参见虚痰条。②一名冷痰。《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若由于外感而生者,……二曰寒痰,即冷痰也。骨痹四肢不举,气刺痛,无烦热,凝结清冷,宜温中化痰丸,温胃化痰丸。”参冷痰条。③指痰聚于肾的病症。《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兹即痰之在一身者言之,……在肾曰寒痰,其色有黑点,吐出多稀,多小便急痛,足寒逆,心恐怖,脉必沉,宜胡椒理中丸,或加星、半。此痰之由于五脏者也。”又名肾经寒痰。参见该条。④指素有痰疾,又感寒冷不节之气而喘咯咳唾者。《泰定养生主论》:“寒痰者,因冲冒风凉不节之气而然也,……此皆素抱痰疾者,因风寒气热味,而喘咯咳唾,非别有此五种之痰。”参见痰证条。

猜你喜欢

  • 肝血不足

    即肝血虚。详该条。

  • 衄家

    指常流鼻血的病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不得眠。”

  • 漏五色俱下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即经漏所下之血杂见五色,多属五脏虚损所致。参见经漏条。

  • 类经纂要

    书名。清·虞庠辑,王庭俊增注。3卷。刊于1867年。本书节录《类经》原文,并增以简要注释。因系节录,内容不够完备,虞氏注文亦较简略。

  • 女科入门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 许孝宗

    【生卒】:七世纪【介绍】:唐代医学家。籍贯不详。曾任尚药奉御。657年曾参加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新修本草》的编写工作。

  • 白鹤仙

    见《本草纲目》。为玉簪花之别名,详该条。

  • 妊娠消渴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即胎前消渴。详该条。

  • 灌浆

    出明·徐春甫《痘疹泄秘》。即贯脓。详该条。

  • 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药物学著作。简称《绍兴本草》。系在绍兴29年(1159年)王继先等奉诏修订刊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参见该条)时所用的书名。现此书仅存各种旧钞的残卷。有1933年日本春阳堂的影印本(残存图卷1~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