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寒痰

寒痰

痰证之一。①一名虚痰。《医学入门》卷五:“聚于肾,多足膝酸软,腰背强痛,肢节冷痹骨痛,名曰寒痰,又名虚痰。”“寒痰因形寒饮冷,色深青黑如灰,善唾,或喘,轻者五积散藿香正气散;重者温中化痰丸、古半硫丸。”参见虚痰条。②一名冷痰。《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若由于外感而生者,……二曰寒痰,即冷痰也。骨痹四肢不举,气刺痛,无烦热,凝结清冷,宜温中化痰丸,温胃化痰丸。”参冷痰条。③指痰聚于肾的病症。《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兹即痰之在一身者言之,……在肾曰寒痰,其色有黑点,吐出多稀,多小便急痛,足寒逆,心恐怖,脉必沉,宜胡椒理中丸,或加星、半。此痰之由于五脏者也。”又名肾经寒痰。参见该条。④指素有痰疾,又感寒冷不节之气而喘咯咳唾者。《泰定养生主论》:“寒痰者,因冲冒风凉不节之气而然也,……此皆素抱痰疾者,因风寒气热味,而喘咯咳唾,非别有此五种之痰。”参见痰证条。

猜你喜欢

  • 正骨科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正骨疗法由来已久。宋代设疮肿兼折疡科,正骨属折疡范畴。元代始用正骨科,作为十三科之一。明代改为接骨科,但其治疗范围未变。为专门治疗骨关节特别是骨外伤疾患的学科。参见十三科条。

  • 羊角菜

    见《救荒本草》。为萝藦之别名,详该条。

  • 心血

    即心脏所主的血。心血不仅能营养人体周身各部分组织,同时也能滋养心脏本身,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心血旺则血脉充盈,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心血虚则心悸健忘,惊惕不安,失眠多梦,面色无华。

  • 产后败血成痈

    徐润之《最新三字达生续编》:“产后……败血留内,结成痈疽,只宜生化汤加连翘、双花、甘草、节乳香、没药治之,切不可用寒凉败毒之药,恐溃后腐烂,必难医治。”

  • 金创痉

    由金创等外伤而致的痉病,即破伤风,出《诸病源候论》。

  • 叶劲秋

    【生卒】:1900~1955【介绍】:近代医家。字秋渔。浙江嘉善人。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曾任上海中国医学院教授,解放后任上海市卫生局中医编审委员。著有《中医基础学》、《伤寒论启秘》、《仲景学说之分

  • 三焦手少阳经病证

    指手少阳三焦经经气异常所致的病症。《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为此诸病,盛则

  • 亚片

    见《随息居饮食谱》。即鸦片,详该条。

  • 灸草

    见《埤雅》。即艾叶,详该条。

  • 南刘寄奴

    见《中药志》。即刘寄奴,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