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导饮丸

导饮丸

儒门事亲》卷十二:导饮丸

药方名称导饮丸

处方青皮陈皮三棱(炮)广茂(炮)黄连枳壳(麸炒)各30克大黄黄柏各90克 香附子(炒)黑牵牛各12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气滞水停,两胁刺痛,中满不能食,头目眩晕,冷食不消,宿酒不散,身热恶寒战栗,头项痛,腰脊强,状如伤寒;以及饥困伤暑,食饮不进,时时呕吐,口中常流痰水,腹胁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后生姜汤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济阳纲目》卷十一:导饮丸

药方名称导饮丸

处方苍术1两,白茯苓1两,独活7钱,黄连5钱,吴茱萸3钱。

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糊为丸服。

功能主治水饮。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一

普济方》卷一三九:导饮丸

药方名称导饮丸

处方木香1两,茴香1两,槟榔1两,青皮1两,橘皮1两,黑牵牛2两,甘遂2两,大戟2两,干姜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心下痞鞭痛,噫气不转,腹与右胁满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3丸或5丸,以饮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九

御药院方》卷五:导饮丸

药方名称导饮丸

处方三棱(炮)3两2钱,蓬莪术(炒)3两2钱,青皮(去白)1两半,陈皮(去白)1两半,白术1两半,槟榔1两,枳壳(麸炒,去瓤)1两,木香1两,白茯苓(去皮)1两半,半夏1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去痰涎,进饮食。主风痰气涩,膈脘痞满,停饮不消,头目昏眩,手足麻痹,声重鼻塞,神困多睡,志意不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以生姜汤送下。渐加至100丸。

注意猪肉、荞面。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猜你喜欢

  • 补虚丸

    《丹溪心法》卷三:补虚丸药方名称补虚丸处方人参、白术、山药、枸杞、琐阳。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功能主治补损。主用法用量口服。摘录《丹溪心法》卷三《博济》卷四:补虚丸药方名称补虚丸处方新罗白附子1两(汤

  • 固本保元丸

    《丹台玉案》卷四:固本保元丸药方名称固本保元丸处方人参茯苓各90克紫河车2具 枸杞五味子知母锁阳仙茅当归各60克 生地120克黄耆杜仲各30克天雄1枚甘草24克制法上药研末,蜜丸。功能主治治诸虚百损,

  • 矾香散

    药方名称矾香散处方白矾1两(烧灰),蛇床子1分(为末)。制法上药相和,入麝香末五分,同研细。功能主治小儿聤耳内生疮,或有脓汁。用法用量每用1字,掺入病耳。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八

  • 防风独活汤

    药方名称防风独活汤处方防风1两(去叉),独活1两(去芦头),秦艽1两(去苗土),黄耆1两,芍药1两,人参1两,茯神1两(去木),白术1两(锉,炒),芎?1两,山茱萸1两,薯蓣1两,桂1两(去粗皮),天

  • 安胎扶元饮

    药方名称安胎扶元饮处方枳壳(麸炒)1钱,制香附1钱,川续断1钱,白术1钱,丹参8分,前胡8分,黄芩8分,阿胶1钱半(蛤粉炒),苏梗1钱,广皮5分,砂仁末6分。功能主治安胎扶元。主子悬。摘录《郑氏家传女

  • 伤湿止痛膏

    药方名称伤湿止痛膏处方伤湿止痛流浸膏50g 水杨酸甲酯15g薄荷脑10g冰片10g樟脑20g芸香浸膏12.5g 颠茄流浸膏30g性状为淡黄绿色至淡黄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炮制以上七味,伤湿止痛流浸膏

  • 解毒清热汤

    王旭方:解毒清热汤药方名称解毒清热汤处方金钱草30克,柴胡10克,黄芩15克,葛根15克,白头翁20克,金银花25克,秦皮10克,黄柏15克,黄连6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解毒,清热、祛湿。主热毒挟湿。

  • 安中汤

    《千金》卷二:安中汤药方名称安中汤处方黄芩1两,当归2两,芎?2两,人参2两,干地黄2两,甘草3两,芍药3两,生姜6两,麦门冬1升,五味子5合,大枣35枚,大麻仁5合。功能主治妇人曾伤五月胎者。用法用

  • 拔生膏

    药方名称拔生膏处方血竭1钱,蟾酥3钱,麝香5分,雄黄5钱,轻粉3钱,乳香2钱,没药2钱。制法上用荞麦秸灰或真炭灰1斗2升,淋灰8-9碗,用栗柴或桑柴文武火煎作3碗,取1碗收留,将2碗盛于好瓷器内候温,

  • 伏疽散

    药方名称伏疽散处方生南星5钱,土贝2钱,朴消1两,块石灰1两,冰片5钱。制法上药各为末。功能主治一切皮色不易,坚硬漫肿,白疽。用法用量用盐卤调杵,涂患处。摘录《疡科遗编》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