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泛指小便量减少、排尿困难及小便完全闭塞不通。《卫生宝鉴》卷十七:“小便不利者有三,不可一概而论也。若津液偏渗于肠胃大便泄泻而小便涩少,一也,治宜分利而已。若热搏下焦津液,则热湿结而不行,二也,必渗泄则愈。若脾胃气涩,不能通利水道,下输膀胱而化者,三也,可顺其气,令施化而出也。”《症因脉治·小便不利论》:“小便不通,非一例也。在外感五运中,则有运气加临;伤寒门,则有热结膀胱湿热发黄,汗下亡津;阴症中,则有寒湿内结;内伤门,则有肺热心热肾热、水液偏渗、气化不及、真阴不足诸症。……小便不利,真阳不足者,用肾气丸;真阴不足者,用滋肾丸知柏地黄丸;热结膀胱者,用五苓散车前木通汤心移热于小肠者,用导赤散。此分经用方之大法也。”如因阴虚发热、大汗、吐泻、失血等导致化源不足而小便不利者,治宜滋阴养血为主,不宜渗利,方用增液汤养荣汤十全大补汤等。因肺气失宣、脾虚不运、肾关不利、三焦决渎失常等导致水湿失运而小便不利者,治宜宣通肺气、健运脾胃、温补肾元、疏通三焦等法,方用生脉散桔梗实脾饮八味丸疏凿饮子等。因肺热气壅、热结膀胱、气机郁滞、瘀腐阻塞水道、肾元虚衰、胞转等导致尿蓄膀胱而小便不利者,治宜审察病情,分别采用清肺、泄热、理气、化瘀、温肾、渗利等法。参癃闭气闭转胞外感小便不利内伤小便不利等条。

猜你喜欢

  • 怀中抱月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手交叉于胸前,向两侧分开后,指端向下,掌心朝内,上身略前倾,两手由上向下如抱物状,再向下而上徐徐抄起,仍收回至胸前交叉。

  • 瘟疫

    病名。亦称温疫。感受疫疠之气,造成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素问·本病论》:“民病温疫早发,咽嗌乃干,四肢满,肢节皆痛。”后世常见者为:①暑热疫毒,伏邪于胃。症见壮热烦躁,头痛如劈,腹痛泄泻,或见衄血

  • 消气散

    《石室秘录》卷六方。白术、薏苡仁、茯苓各一两,人参、神曲、车前子、莱菔子各一钱,甘草、肉桂各一分,枳壳五分,山药五钱。水煎服。治气臌。

  • 神捷散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吴茱萸、白蒺藜各一两,芜荑仁、轻粉各半两,赤小豆四十九粒,石硫黄少许。为细末,每次半钱匕,油调于手心,摩热后遍揩周身有疥处。治疥疮。

  • 坦然

    【介绍】:明代医僧。居住在歙县(今安徽歙县)北八十里的箬岭上,长于针灸,用细毫针治病,有良效。

  • 手足麻木

    证名。四肢麻木的别称。《丹溪心法》卷四:“手足麻者,属气虚;手足木者有湿痰、死血。”详四肢麻木条。

  • 火黄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火黄者,遍身如火色,两腑下有赤点子,状如粟米或如麦麸。其点子紫色多,黑色少者可治。黑色多,紫色少者难治。”《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先体热身赤,午后却凉,遍身

  • 医学求是

    医论著作。二集,3卷。清·吴东旸撰于1879年。本书辑录内、儿科等病证论治30条篇,对伏暑、血症、咳嗽等杂病和时症等论述较详。书中反复论述滋阴补药误治的情况,并指出了拘泥于运气学说以推算属何病、用何药

  • 增订本草附方

    书名。2卷。清·撰人不详。本书以全身各种病证为纲,病名下又罗列若干证候子目,然后将历代本草文献中的单方验方引述于后,全书共约万余方。由于取材较广,分类较细,便于查索资料与参考之用。

  • 经络学说

    中医术语。用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指导临床实践的基础理论之一。来源于医疗实践。其形成和发展,与针灸、推拿、气功等的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针灸学术的理论核心。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