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十天干组合的变化关系。《标幽赋》:“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参见五门十变条。②古代文献名。为《难经》所引述。
见《南京民间药草》。即寻骨风,详该条。
【生卒】:1572~1636年【介绍】:明末医僧。法名释住想,毗陵(今江苏常州)人。博通经史儒学,因患痨病,经查了吾治愈,遂随了吾学医十余年,颇有所得,查氏因其好学,又荐给名医周慎斋继续学医。慎柔曾扎
儿科著作。3卷。明·万宁撰于1567年。前二卷列述胎原、初生诸病及五脏主病、兼证等,名病之后多附作者治案;末卷罗列上述二卷中的治疗方剂,多系家传效方。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捷径》。即瞳人散大。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赤胫散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BL4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八、九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肋间动、静脉的后支。主治脘腹胀痛,
①指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等五种谷类。《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②指杭(或作梗,俗作粳)米、麻、大豆、麦、黄黍(见《灵枢·五味》)。
【生卒】:约9世纪末【介绍】:宋代医生。字汝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治疗妇科负盛名。
补法之一。用峻猛补益药治疗气血大虚或阴阳暴脱的方法。极度虚弱和危重证候非大剂峻猛补药,不足以挽救垂危。故称。如产后亡血,用十全大补汤;峻补元阳用参附汤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