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浊病。见《杂病源流犀烛·五淋二浊源流》。因浊病有白浊、赤浊之不同,故名。亦称赤白浊。参见赤白浊、浊、便浊、精浊各条。
见《本草图经》。为百蕊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剪刀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五脏中,除肺以外,其他脏的病变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累及于肺系而发生咳证的病机。借以说明各脏在病理上相互转移的连系。《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提示对咳嗽的辨证论治不能局限于肺系(呼吸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天萝水之别名,详该条。
舌苔白厚而滑的舌象。表里证皆可见。伤寒邪在太阳,舌苔纯白而厚,口不干,舌不燥,发热头痛,无汗,恶寒,身痛,脉浮紧,可用麻黄汤发汗解表。杂病里证,多为痰湿,宜健脾燥湿祛痰(见《伤寒舌鉴》)。
①刺法名。指退针的方法。《针经指南》:“退者,为补泻欲出针时,各先退针一豆许,然后却留针,方可出之。”《针灸问对》又掺以呼吸,分别补泻,提出:“凡施补泻,出针豆许,补时出针宜写三吸,写时出针宜补三呼,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方。石斛、肉苁蓉(酒洗,去皱皮,切,焙干)各二两,远志、菟丝子(酒浸一夜,捣)、续断各一两一分,炮天雄三分,熟地黄、枸杞子各二两半,大枣肉二两。为末和匀,每服二钱匕,空腹温酒送下,
详瘴条。
五癫之一。《诸病源候论》卷二:“湿癫,眉头痛,身重。坐热沐头,湿结脑,脑汗止得之。”参见癫、五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