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喉科种福》卷三:“喉色纯青,开口初看,似有黄皰并起,细看即隐,肩背痛者,相传此为不治,故未立方。”
病证名。指阴精虚涸导致的吐血咯血。《不居集》卷十三:“真阴内损失血:凡吐血咯血,因劳损而气虚脉静,或微弦无力,既非火症,又非气逆,而血有妄行者,此真阴内损,脉络受伤而然。惟用甘醇补阴,培养脉络,使营气
【介绍】:见顾氏医镜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石门。见该条。
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小儿疳眼。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痈疽论》一卷,已佚。
参见十二地支条。
五脏精气虚损的综合证候。《素问·玉机真藏论》:“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张志聪注:“脉细,心气虚也。皮寒,肺气虚也。肝主春生之气;气少,肝气虚
【介绍】:见刘渊然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即倪涵初治痢第二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