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清代医家。字东旸。江苏江阴人。著有《医学求是》、《吴东旸医案》(1879年)。
构成口腔的骨骼。如口盖骨、上牙床骨、下牙床骨等。详各条。
即主药、辅药、佐药、使药。详君臣佐使条。
见医学粹精条。
见《中国经济海藻志》。为鹧鸪菜之别名,详该条。
即缪刺。详该条。
形,形体;志,情志、精神。指五种不同形志的人,发病时有不同的表现。《素问·血气形志篇》:“形乐志苦,病生于脉,……形乐志乐,病生于肉,……形苦志乐,病生于筋,……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形数惊恐,经
【介绍】:见冯时可条。
见《履岩本草》。为蘼芜之别名,详该条。
阳明为二阳,太阴为三阴。《素问·阴阳类论》:“二阳三阴,至阴皆在,阴不过阳,阳气不能止阴。阴阳并绝,浮为血瘕,沉为脓胕。”马莳注:“二阳者,足阳明胃经也。三阴者,手太阴肺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