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治疔汇要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指因肠胃积热,热迫络损导致的大便下血。与热毒下血相类。《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有肠胃积热,及因酒毒下血,腹痛作渴,脉弦数者,宜黄连丸,酒蒸黄连丸。”又:“有实热
见《江西草药》。为地柏枝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茹十眉《五官病》。即目内陷,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老鼠耳之别名,详该条。
《审视瑶函》卷三方。炒牛蒡子、羌活、黄连、黄芩、薄荷、防风、连翘各等分。为粗末,水煎服。治目肿如杯,疼痛,泪多,羞明。
【介绍】:宋代医僧,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是医僧元觉之弟子,精医术。
见《世医得效方》卷五。即纯阳真人养脏汤,见该条。
指脾脏的各种病证。脾司运化,主四肢肌肉,统摄血液,为气上生化之源,开窍于口。脾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多由饮食劳倦所伤,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脾阳虚衰,中气下陷所致。《素问·藏气法时论》:“脾病者,身重,善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免儿伞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