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医学纲目》卷三十四。即月经。详该条。
【介绍】:见魏之琇条。
宋代医生的一种职称。太医局的学生,开始称为太医局九科医生,南宋时改为此名,至隆兴时(1163年)废。
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三。为盲人之俗称。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见《广西植物名录》。为臭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蜣螂之别名,详该条。
外治法之一。把鲜药捣烂,或用干药碾末,加酒、蜜或醋之类调和,敷于肌肤局部,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例如痈疡初起,外用鲜蒲公英加红糖捣烂外敷;摔伤而关节筋肉疼痛,用鲜栀子及适量白面同捣,加酒混和敷伤
颈部的脉管,相当于人迎脉搏动处。《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
针灸体位名。详卧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