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椋子木

椋子木

《中药大辞典》:椋子木

药材名称椋子木

拼音Liánɡ Zǐ Mù

出处《唐本草》

来源山茱萸科植物椋子木心材

原形态椋子木,又名:椋、梾(《尔雅》),松杨、凉木(《本草拾遗》),冬青果(《植物名实图考》),灯台树落地金钱、大叶灯台树、丁木树。

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一年生之枝为赤褐色,疏生软毛,有角棱。单叶交互对生;阔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7~20厘米,宽2.5~10厘米,先端长而锐尖,基部圆形或钝形,边缘有不整齐的波状细齿,上面深绿色,下面青白色,有灰白色倒生短刚毛;叶柄长1.5~3厘米,上有深沟。平顶的圆锥状聚伞花序生于当年枝梢,长10~15厘米,平滑无毛,或有倒生短柔毛;萼筒形,4裂,裂片披针状三角形,外面有白色软细毛;花瓣4,黄白色,披针状长椭圆形;雄蕊4;子房下位,外披浓密的平伏灰白色柔毛,上有花盘。核果椭圆形,花萼宿存,熟时暗紫色,近于无毛,核球形。种子细小。花期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常见于山谷、溪旁、林缘、疏林中。分布山东、浙江、江苏、河南、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树皮含鞣质8~20%,叶含鞣质5~13%。种子含半干性油,出油率7~15%。

性味《唐本草》:"甘咸,平,无毒。"

功能主治《唐本草》:"主折伤,破血、养血,安胎,止痛,生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椋子木

药材名称椋子木

拼音Liánɡ Zǐ Mù

英文名Wood of Largeleaf Dogwood

别名椋、(木来)、松杨、凉木、椋子树、冬青果、丁木树、灯台树、大叶灯台树落地金钱

出处出自《唐本草》:椋子木,叶似柿,两叶相当;子细圆如牛李子,生青熟黑。其木坚重,煮汁赤色。八月、九月采木,日干。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木来)木的心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wida macrophylla (Wall.) Sojak [Cor-nus macrophylla Wall. ]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

原形态(木来)木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4-15m。一年生枝赤褐色,疏生柔毛,有棱角。叶对生;叶柄长1.6-3cm,上面有浅沟,基部略呈鞘状;叶片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长8-16cm,宽4-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侧脉5-7对,弓状弯曲。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长8-9cm,宽9-11cm;总花梗红色,花小,白色至黄色;花萼裂片4,齿三角形,外面褐柔毛;花瓣4,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雄蕊4,花药丁字形着生;子房下位,花柱短,棍棒表,宿存。核果球形,成熟时蓝黑以,核骨质,扁球形,两侧各有1条浇沟及6条脉纹。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m以下的山谷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山东、台湾、西藏及长江以南各地。

化学成分树皮含鞣质8-20%,叶含鞣质5-13%。种子含半干性油,出油率7-15%。

性味味甘;咸;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养血安胎。主跌打骨折;瘀血肿痛;血虚萎黄;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3-10g;或泡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上瓜子菜

    药材名称石上瓜子菜拼音Shí Shànɡ Guā Zǐ Cài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东南景天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alfredii Hance[S.formosanum N.E.

  • 沙生风毛菊

    药材名称沙生风毛菊拼音Shā Shēnɡ Fēnɡ Máo Jú英文名arenarial Saussurea出处始载于《甘肃中草药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沙生风毛菊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

  • 毛杨梅根皮

    药材名称毛杨梅根皮拼音Máo Yánɡ Méi Gēn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梅科植物毛杨梅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ica esculenta Buch.-Ham.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

  • 海蟑螂

    药材名称海蟑螂拼音Hǎi Zhānɡ Lánɡ别名海蛆、海岸水虱来源药材基源:为海蟑螂科动物海蟑螂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ia exotica(Roux)采收和储藏:全年捕捉,鲜用。原形态海

  • 川梨

    药材名称川梨拼音Chuān Lí别名棠梨刺来源蔷薇科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ex D. Don,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性味甘、酸,温。功能主治

  • 对叶散花

    药材名称对叶散花拼音Duì Yè Sàn Huā别名猪婆子藤、小鱼辣树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宜昌荚蒾的茎、叶、根。茎、叶,生长旺盛时采收;根,全年可采。晒干。

  • 金甲豆

    药材名称金甲豆拼音Jīn Jiǎ Dòu英文名Sieve Bean别名黄帝豆、五色豆。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本品种子如不充分烤熟,食之可引起氢氰酸中毒。又据报

  • 书带蕨

    《中药大辞典》:书带蕨药材名称书带蕨拼音Shū Dài Jué别名晒不死(《广西药植名录》),木莲金(《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书带蕨科植物书带蕨的全草

  • 枇杷花

    《中药大辞典》:枇杷花药材名称枇杷花拼音Pí Pá Huā别名土冬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花。化学成分含挥发油、低聚糖。性味《重庆草药》:&q

  • 大冷水麻

    药材名称大冷水麻拼音Dà Lénɡ Shuǐ Má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长序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melastomoides(Poir.)Wedd.[Urtica m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