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赵学敏条。
证名。指痧胀刮、放后余毒未尽,留于气分、血分聚结成块作痛。《痧胀玉衡·痧块》:“痧毒留于气分,成气痞痛,留于血分成血块痛,壅于食积阻滞,成食积块痛。盖因刮痧、放痧稍愈,痧毒未尽,不用药以消之之故。施治
【介绍】:见陈虬条。
又称中气下陷。详该条。
见流注指要赋条。
出《伤寒论》。古人把上厕称为更衣,故更衣指排解大便。
指神气的耗散与恢复。《灵枢·九针十二原》:“观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
见《云南思茅中草药选》。为矮陀陀之别名,详该条。
出《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三卷。指小儿咳嗽,声不出者。多由邪热侵肺,津液受伤所致。治宜甘润生津,兼以利肺。用杏仁煎或紫菀散。
病名。《疫痧草》:“烂喉疫痧,以喉为主。喉烂浅者疫邪轻,喉烂深者疫邪重。”相当于猩红热。参见烂喉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