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血风藤之别名,详该条。
医案著作。清·凌奂(晓五)撰。1卷。包括时病、杂病等100余则。凌氏善用古方,能因症化裁。案后另加按语,有助于领会和掌握其治疗要点。本书收入《三三医书》中。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地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元亨疗马集条。
【介绍】:春秋时秦国名医。据《左传》记载,晋侯有病,先召巫来医治,无效。后来求医于秦,秦王派医缓为晋侯治病。医缓指出病在“膏之上、肓之下”,病重不治。后世以“病入膏肓”形容不可救药的病态或疾病,即源于
治疗的基本原则。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阴阳的失调;疾病的病机,总不离阴阳的偏盛偏衰。治疗的各种方法,概括起来也就是协调阴阳。即利用药物气味性能的偏胜,或针灸补泻的作用等,以调治病理上阴阳的偏胜,使之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一。即肉刺。详该条。
眼科病证。见《银海指南》卷二。指翳之色白而淡薄者。详翳条。
病名。出《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即上腭痈。详该条。
出《奇效良方》。指食指掌侧靠拇指一侧的脉纹。详小儿指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