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涌水

涌水

古病名。指水邪流于肠胃,上及肺部之疾患。症见行走时肠鸣,喘不得平卧者。《素问·气厥论》:“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王冰注:“肺藏气肾主水,夫肺寒入肾,肾气有余则上奔于肺,故云涌水也。”《儒门事亲》卷六:“病涌水证,面黄而喘,两足皆肿,按之陷而复起,行则濯濯有声,常欲饮水,不能睡卧,戴人令上涌去痰而汗之,次以舟车丸浚川散下之,以益肾散复下之,以分阴阳水道之剂复下之,水尽皆瘥。”参见痰饮条。

猜你喜欢

  • 五泄

    五种泄泻的总称。①《难经·五十七难》:“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②《宣明论方》卷十:“五泄有溏泄、鹜泄、飧泄、濡泄、滑泄。”详各该条。

  • 通挟、夹。即傍近或侧边,指某一部位的左右两边。《素问·腹中论》:“侠胃脘内痈。”《素问·刺疟篇》:“又刺项已下侠脊者,必已。”

  • 阴脏

    ①五脏中,脾、肺、肾三脏属阴,故称。②泛指阴盛体质之人。《景岳全书》卷一:“阴脏者,一犯寒凉则脾肾必伤,此其阳之不足。”

  • 保产要旨

    产科著作。4卷。清·许廷哲撰。刊于1806年。作者汇集前贤产科医论,参以己见,编成此书,全书以胎产、保婴为重点内容。卷一介绍流产的防护及妊娠诸疾的证治;卷二分述临产忌宜及产程诸变的救治;卷三为产后诸种

  • 李梅山

    【介绍】:见李菩条。

  • 命火

    命门之火的简称。详该条。

  • 甘麦大枣汤

    见《金匮要略》。即甘草小麦大枣汤,见该条。

  • 增损承气丸

    《外台秘要》卷六引《延年》方。前胡、大黄、炙枳实各七分,桂心、干姜、吴茱萸各五分,茯苓四分,芍药六分,炙厚朴、陈皮各十分,杏仁七十枚。为末,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服后稍停饮酒任性,以气宣下泄为度

  • 药酱

    出《新修本草》。又名土荜菝、青蒟、青蒌、芦子。为胡椒科植物蒟酱Piper· betle L.的果穗。产云南、广东、广西等地。辛,温。温中,下气,散结,消痰。①治脘腹冷痛,吐泻,虫积腹痛,咳逆上气。煎服

  • 正漏

    病证名。指黑睛漏。《证治准绳·杂病》:“有漏生于风轮,或正中,或略偏,病至此,目亦危矣。”相当于今之角膜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