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玉龙鞭

玉龙鞭

《全国中草药汇编》:玉龙鞭

药材名称玉龙鞭

拼音Yù Lónɡ Biān

别名大种马鞭草、大兰草、倒扣藤、牛鞭草、狮鞭草、万能草、玉郎鞭、铁索草、假马鞭、倒困蛇

来源马鞭草败酱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 (L.)Vahl (Verbena jamaicensis 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

性味微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通淋。主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风湿筋骨痛,喉炎,急性结膜炎。外用治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玉龙鞭

药材名称玉龙鞭

拼音Yù Lónɡ Biān

别名玉郎鞭(《广西民间常用草药》),大种马鞭草、大兰草、假马鞭(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败酱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约50厘米,稍肉质,分枝横展。单叶对生,卵形,长4~6厘米,宽2~3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顶生,长而疏散;小苞片1,三角形,紧贴萼管;萼狭管状,4~5齿裂;花冠蓝色,管纤细,圆柱形,略弯曲,裂片5,雄蕊2,假雄蕊2;子房2室。蒴果包藏于萼内。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田野、路边。分布我国南部海岸及云南南部。

化学成分根含酚类,中有多量绿原酸。

性味甘苦,寒。

①《广西民间常用草药》:"甘,寒,无毒。"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微苦,寒。"

功能主治利湿化瘀,清热解毒。治淋病,白浊,风湿痹痛,结膜炎,喉炎,跌打瘀肿,痈疖。

①《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眼热痛,跌打肿痛,大疮肿痛。"

②《广西药植名录》:"根:治白浊、白带。"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结石,尿路感染,风湿筋骨痛,喉炎,急性结膜炎,痈疖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眼热红肿:玉龙鞭叶一两,假芥蓝一两,五带藤五钱,正冰片少许。共捣烂,敷患处。

②治跌打肿痛:玉龙鞭、白花草石仙桃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

③治大疮肿痛:玉龙鞭三两,土牛膝二两,雾水葛二两。共捣烂,敷患处。已溃破流脓者,加红糖少许调敷。(①方以下出《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喉炎:玉龙鞭鲜品捣烂加糖含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玉龙鞭

药材名称玉龙鞭

拼音Yù Lónɡ Biān

英文名Herb of Jamaica Falsevalerian

别名玉郎鞭、大兰草、万能草

出处出自《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假马鞭的全草及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 (L.) Vah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鲜用,或全草切段,根切片晒干。

原形态假马鞭,多年生粗壮草本或亚灌森,植株高 0.6-2m。茎、枝近四棱形。单叶对生;叶柄翅状,长1-3cm;叶片厚纸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4-6 cm,宽2-3cm ,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先端短锐尖,两面均散生短毛,侧脉3-5对。穗状花序顶生,长11-29cm,花单生于苞腋内,一半嵌生于花序轴的凹穴中,呈螺旋状着生;苞片边缘膜质,具纤毛,先端呈芒尖;花萼膜质,管状,长约6mm;花冠深蓝紫色,管微弯,长 0.7-1.2cm,内面上部有毛,先端5裂,裂片外展;雄蕊2,花丝短。果内藏于膜质的花萼内,成熟时裂成2分果。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580m的山谷阴湿处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50-100(-200)cm。根粗,灰白色。茎圆柱形,稍扁,基部木质化,表面淡棕色至棕褐色有细密纵沟纹。叶对生,争缩,易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8cm,宽3-4cm,先端短尖或稍钝,基部楔形,边缘齿状,暗绿色或暗褐色;叶柄长约2cm。茎端每有穗状花序,长4-20cm,似鞭状,小花脱落后留有坑形凹穴。气微,味甘、苦。

化学成分全草含正-二十九烷(n-nonacosane),正-三十烷(n-triacontane),正-三十一烷(n-hentriacontane),正-三十二烷(n-dotriacontane),正-三十三烷(n-tritriacontane),正-三十四烷(n-tetratriacontane),正-三十五烷(n-pentatriacontane)等高级烷烃,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饱和脂肪酮(saturated aliphatic ketone),饱和脂肪羧酸(saturated aliphatic carboxylic acid)和不饱和羟基羧酸(unsaturated hydroxy carboxylic acid)。 叶含胆碱(choline),环烯醚萜(iridoid),酚酸(phenol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儿茶鞣质(catechuic tannin)及6-羟基木犀草醇-7-葡萄糖醛酸甙(6-hydroxyluteolol-7-glucuronide)等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茎叶煎剂对离体豚鼠回肠有显着的兴奋作用,水提取物(加乙醇除去沉淀)作用稍弱,两种制剂对离体兔十二指肠、大鼠子宫均无明显作用。水的取物对离体兔心有较弱的兴奋作用,对大鼠后肢灌流有显着的血管扩张作用。麻醉狗静脉注射上述两种制剂各 0.1g (生药)/kg,对务压无明显影响。小鼠腹腔注射上述两种制剂 0.1g(生药)/只,24h内死亡。

毒性小鼠腹腔注射上述两种制剂0.1g生药/只,24小时内可引起死亡。

性味味甘;微苦;性寒

归经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热淋;石淋;白浊;白带;风湿骨痛;急性结膜炎;咽喉炎;牙龈炎;胆囊炎;痈疖;痔疮;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眼热痛,跌打肿痛,大疮肿痛。

2.《广西药植名录》:根:治白浊、白带。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结石,尿路感染,风湿筋骨痛,喉炎,急性结膜炎,痈疖肿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凤仙根

    《中药大辞典》:凤仙根药材名称凤仙根拼音Fènɡ Xiān Gēn出处《纲目》来源凤仙花科植物凤仙的根。性味①《纲目》:"苦甘辛,有小毒。"②《岭南采药录》:"

  • 野猪胆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猪胆药材名称野猪胆拼音Yě Zhū Dǎn别名山猪胆来源偶蹄目猪科野猪Sus scrofa L.,以胆汁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功能主治解毒消炎。外治疮肿,瘭疽,烫火伤。治烫火伤:黄

  • 川山橙果

    药材名称川山橙果拼音Chuān Shān Chénɡ Guǒ别名石柑子、牛奶子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川山橙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odinus hemsleyanus Diels采收和

  • 石豇豆

    《中药大辞典》:石豇豆药材名称石豇豆拼音Shí Jiānɡ Dòu别名石小豆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高山瓦韦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20厘米。根

  • 马银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银花药材名称马银花来源杜鹃花科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 Pl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华东。功能主治有毒。清热利湿。湿热带下:根1钱,水、酒、猪肉各适量同

  • 《中药大辞典》:藜药材名称藜拼音Lí别名莱(《诗经》),厘、蔓华(《尔雅》),蒙华(《尔雅》郭璞注),鹤顶草(《土宿本草》),红落藜、舜芒谷(《救荒本草》),红心灰藋(《庚辛玉册》),落藜、

  • 球花紫云英

    药材名称球花紫云英别名色拉[藏名]、地八角来源豆科球花紫云英Astragalus bhotanensis Baker,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甘、苦,温。功能主治镇咳止痢,解毒利尿。用法用量2~3

  • 人参条

    药材名称人参条拼音Rén Shēn Tiáo出处《本草从新》原作"参条"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根茎上的不定根。功能主治《本草从新》:"生津,止渴,补气。

  • 紫茉莉子

    《中药大辞典》:紫茉莉子药材名称紫茉莉子拼音Zǐ Mò Lì Zǐ别名土山柰(《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种子内的胚乳。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茉

  • 橙叶

    《中药大辞典》:橙叶药材名称橙叶拼音Chénɡ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甜橙的叶片。化学成分橙叶含挥发油0.2~0.3%,其中的主要成分为芳樟醇、柠檬醛和柠檬烯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