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理阴煎

理阴煎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理阴煎

药方名称理阴煎

别名理营煎(《仙拈集》卷一)。

处方熟地9~21克或30~60克当归6~9克或15~21克 炙甘草3~6克干姜(炒黄色)3~9克 或加肉桂3~6克

功能主治益肾健脾,活血调经。治真阴虚弱,痰饮内停。胀满呕哕,恶心吐泻,腹中疼痛,妇人经迟血滞。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80~320毫升,热服。

命门火衰,阴中无阳,加附子人参;外感风寒,邪未人深,但见发热身痛,加柴胡6克;寒凝阴盛而邪气难解,加麻黄6克;阴盛之体,外感寒邪,恶寒脉细,加细辛3~6克,甚者再加附子3~6克,或并加柴胡以助之;阴虚内热,宜去姜、桂,单用三味,或加人参;脾肾两虚,水泛为痰,或呕或胀,加茯苓4.5克,或加白芥子1.5克;泄泻不止,少用当归或去之,加山药扁豆吴茱萸、破故纸、肉豆蔻附子之属;腰腹疼痛,加杜仲、枸杞;腹胀疼痛,加陈皮木香砂仁之属。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理阴煎

药方名称理阴煎

处方熟地5钱,当归3钱(醋炒),炮姜5分(盐水炒),肉桂5分(盐水炒)。

功能主治女子鼻衄,阳虚血走,脉细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阳虚之人,脉络空虚而荣血散溢,故血得上出于鼻,天癸不能下行焉。熟地补阴以吸经血之上溢,当归养血以归营血之乱行;肉桂盐水炒以统摄其血,炮姜盐水炒以止涩其血也。水煎,温服,使血暖阳回,则阳能统血而血不外走,何有衄血之患,天癸无不渐来矣。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猜你喜欢

  • 顶礼散

    《鸡峰》卷二十一:顶礼散药方名称顶礼散处方生干地黄1两,五倍子半两,紫菀半两,苦参半两,青黛半两,青盐半两,黑锡半两,桑白皮灰半两,龙脑少许。制法先将上5味为细末,次将黑锡于铫子中慢火熔开,用桑白皮灰

  • 黑须散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引《延生至宝》:黑须散药方名称黑须散别名黑发散(《疡医大全》卷十)。处方宫粉 真蛤粉 黄丹密陀僧各9克石灰3.6克功能主治治须发黄白不黑者。用法用量上药研为细末,水调搽上。如干

  • 大腹汤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大腹汤药方名称大腹汤处方连皮大腹15枚,木瓜1枚,葱白5茎。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老人虚秘。用法用量以水5盏,煎至2盏半,去滓,分温5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圣济总录

  • 椒苄丸

    药方名称椒苄丸处方熟地黄(切,焙干)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生地黄(切,焙干)各等分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目昏多泪。用法用量每次50丸,空腹时用盐米饮送下。摘录《审视瑶函》

  • 麻子饮

    药方名称麻子饮处方麻子5合(熬,细研,水淹取汁),粳米4合(净淘,研之)。功能主治老人中风汗出,四肢顽痹,言语不利。用法用量煮作饮,空心食之。摘录《养老奉亲》

  • 导赤各半汤

    《症因脉治》卷二:导赤各半汤药方名称导赤各半汤处方生地、木通、甘草、川黄连、麦门冬、犀角。功能主治心火妄动,上刑肺金而致嗽血。摘录《症因脉治》卷二《症因脉治》卷二:导赤各半汤药方名称导赤各半汤处方生地

  • 麻杏陷胸汤

    药方名称麻杏陷胸汤处方麻黄3克,杏仁4.5克,生石膏12克,甘草3克,黄连1.5克,半夏6克,蒌仁6克,鲜茅根12克,胆星3克,玉蝴蝶6克。功能主治清热写肺,祛痰定喘。主实热喘证。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

  • 楝子煎

    药方名称楝子煎处方楝树子3合(经霜后取,收贮)。功能主治涤秽免痘。主用法用量待正月初一日午夜子时,将楝子入锅,用水煎汤数沸,待温,以新棉花洗儿遍身。摘录《仙拈集》卷三

  • 枯矾龙骨散

    药方名称枯矾龙骨散处方龙骨2钱,枯矾1钱,麝香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脐风。用法用量掺之。摘录《疡科捷径》卷下

  • 鼓神汤

    药方名称鼓神汤处方熟地5钱,麦冬5钱,白芍3钱,地骨皮3钱,沙参3钱,甘草3分,贝母3分,人参5分,神曲5分,白术3钱,丹皮1钱。功能主治疰夏。用法用量水煎服,日服1剂。服1剂,精神自旺,不困倦矣。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