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又名齿虫。①指牙被虫蛀而痛。《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牙虫是虫食于牙,牙根有孔,虫在其间,亦令牙疼痛。”②指蛀蚀牙齿的虫。《鲍氏验方新编》卷一:“五倍子煎浓汁,含漱数次,其虫立死,其患永除。”
①《银海精微》卷下方。知母、茺蔚子各三两,防风、细辛、桔梗、茯苓、大黄、芒硝各一两。水煎,食后服。治花翳多年不退。②《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方。知母、茺蔚子、车前子各二两,黄芩、桔梗、大黄、五味子各一两
《张氏医通》卷十四方。羌活、白芍药、槟榔各一钱,炙甘草五分,川芎、香附(一作青皮)、炒枳壳各八分,紫苏、苏子、木瓜各六分,生姜三片。水煎,去渣,睡前以药汁磨沉香、木香各半钱,调服。治脚气入腹冲心,疼痛
病名。①为婴儿特有的一种湿疮。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胎疮、胎癣、乳癣。多为禀性不耐,风湿热蕴阻肌肤而成。多发于婴幼儿头面部,有时可延及其它部位。其症初起形如粟米,散在或密集,疹色红赤,搔起白屑,其形
《宣明论方》卷九方。人参、沙参、玄参、紫团参、丹参、白术、牡蛎、知母、甘草各二两,蛤蚧一对(头尾全,用河水净洗,文武火酥炙黄色)。研细末,用麻黄十五斤(去根),枸杞子三斤,熬成膏,为丸,弹子大,每服一
见内经拾遗方论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宗序。履贯及生平事迹不详。著有《济世外科经验全方》、《济世幼科经验全方》、《济世女科经验全方》、《济世内科经验全方》等书,未见刊行。
见中西医粹条。
见《中药志》。即芥子,详该条。
古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八。一作服腿风。本病以半身不遂、失音不语为主症,属于中风之类的疾患。参见中风、瘖痱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