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云南中草药》。为透骨香之别名,详该条。
即补肾阴。详该条。
病证名。见《济生方·大便》。指气滞或气虚所致的便秘。《证治要诀·大便秘》:“气秘则气不升降,谷气不行,其人多噫。宜苏子降气汤加枳壳,吞养正丹,或半硫丸、来复丹;未效,佐以木香槟榔丸;欲其速通则枳壳生用
病名。①见《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腕痛,详该条。②见《解围元薮》卷一。指肢节酸痛,肿胀,形若鼓槌者,称鼓槌风。③见《疡医准绳》卷四。即鹤膝风。详该条。④见《普济方》卷三百九十三。指七岁以下小儿患丁奚膝大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方。又名保产无忧方。当归(酒洗)、川芎各一钱半,荆芥穗(炒黑)、炙黄芪各八分,艾叶(炒)、厚朴(姜炒)各七分,枳壳(麸炒)六分,菟丝子(酒炒)一钱四分,川贝母(去心)一钱,白
书名。全称《万氏家传伤寒摘锦》。2卷。明·万全编撰。本书重点选摘《伤寒论》中有关六经脉证治法,并记述了伤寒两感、差后劳复、阴阳易、痓湿暍、霍乱等脉证治法,兼述温病、时行疫病。后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中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指先补虚后攻邪的治法。用于需攻下而体虚不堪攻的病证。如肝硬化腹水,需逐水而体虚,可先用补益法培补正气,后用逐水药泻水。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济南、承德方)。黄连、菊花、玄参、熟大黄、枳壳、陈皮、桔梗、黄芩、薄荷、甘草、当归、荆芥、栀子、生石膏、连翘、蝉蜕、车前子、赤芍药、炒蒺藜、天花粉、麦门冬各150克。为
出《古今医鉴》。疮痘之毒,由内向外透出的为顺,已出复入的为陷。痘出不能成浆的,谓之倒陷。五陷,指痘疮已出,由于调治失宜,以致毒气内陷,其浆不成的五种严重证候。临床分紫陷、黑陷、白陷、灰陷和血陷。详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