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真实假虚证

真实假虚证

证名。指病邪盛实,反现虚弱的假象。如热结胃肠,痰食壅滞,大积大聚,致使经络阻滞,气血不能外达而出现神志沉默,身寒肢冷,目睛昏花,脉沉伏或沉涩等。《医宗必读·疑似之症须辨论》:“至如至实有羸状,误补益疾;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阴症似乎阳,清之必毙;阳症似乎阴,温之转伤。当斯时也,非察于天地阴阳之故,气运经脉之微,鲜不误者。盖积聚在中,实也,甚则嘿嘿不欲语,肢体不欲动,或眩运昏花,或泄泻不实,皆大实有羸状也。”参见真虚假实证条。

猜你喜欢

  • 魁蛤壳

    见《本草品汇精要》。为瓦楞子之别名,详该条。

  • 孟昶(chǎng 厂)

    【生卒】:约919~965【介绍】:五代时后蜀统治者。字保元。兼通医药,比较重视发展卫生事业,韩保升的《重广英公本草》等,就是在他的倡导下完成的。965年降宋,被封为秦国公,群臣有病,每亲为诊之。

  • 气痛

    病证名。指气滞三焦所致的疼痛。出《灵枢·五色》。《杂病源流犀烛·诸气源流》:“气痛,三焦内外俱有病也。人身之气,周流不息,本无停止,多因七情六气,饮食劳役所郁,以致凝滞上焦,则为心胸痞痛,宜枳橘汤、清

  • 汪石山医书八种

    丛书名。又名《汪氏医学丛书》。明·汪机编撰。1522年后陆续刊出。包括《脉诀刊误集解》、《石山医案》、《读素问钞》、《运气易览》、《针灸问对》、《外科理例》、《痘治理辨》、《推求师意》八种。多属临证经

  • 胸中之府

    指背部。《素问·脉要精微论》:“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

  • 羽客

    【介绍】:即道士。传说燕昭王(公元前312~279年间)曾召大臣甘需,想学长生久视的方法,甘需给了他一件羽毛做的衣服(据《拾遗记》)。后人遂据道士为羽客。

  • 王朝弼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宋代学者,兼通医术。字良叔。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常收集秘方,撰有《金匮歌》一书。

  • 珍珠母丸

    即珍珠丸第一方,见珍珠丸条。

  • 石人

    郑栎庵《女科万全方传灯》:“室女从不通经者,石人也。”参见石女条。

  •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用温热药治寒证,寒象不解而更甚,这不是属于外寒之证,而是真阳(肾阳)不足的虚寒;应温补肾阳,则寒象自除。参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