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志》。为路路通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劳欲过度,真阴亏损,虚火上浮而致的大吐大衄。《不居集》卷十三:“格阳虚火失血:格阳失血,多因色欲劳伤过度,真阳失守于阴分,则无根虚火,浮泛于上,多见上热下寒,或头红面赤,或喘促躁烦,而大吐大
即尿。详该条。
出《本草纲目》。指婴孩恶寒与发热同时或先后出现,及寒热往来而言。一般外感初期均有恶寒现象,继即发热。有发热与恶寒并见,有热重寒轻,有热轻寒重,均为表证。外感不论伤寒、温病,有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证。有表
【介绍】:见卢之颐条。
【介绍】:参见葛应雷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刺蒺藜,详该条。
见《本草蒙筌》。即浮小麦,详该条。
即消遥散作蜜丸或水丸。治证同。见逍遥散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鸭脚艾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