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为丹毒发于小腿部。证见红肿发亮,热痛如烧,不溃不烂,多在小腿肚之下。治宜用矿石灰化于缸内,次日水面上结一层如薄冰者取起,以桐油调匀,外敷于患处,每日二、三次;或以马钱子
《金匮要略》方。木防己、桂枝各二两,人参、茯苓各四两,芒硝三合。水煎去渣,入芒硝,再微煎,分二次服,微利则愈。治膈间支饮,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服木防己汤,虽好
内丹和外丹的合称。各详该条。
喉科著作。清郑西园(玉挥)撰,许佐廷(乐泉)增订。2卷。书成于1868年。上卷首列喉证要说,阐明喉证成因及治疗原则。次载喉证歌诀及方药,便于初学记诵。下卷为喉证图说,以图示文,详明各种喉证诊治方药。现
病名。《医贯》卷五:“耳脓即停耳。”系指耳内流脓。详聤耳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偃月翳内障。详该条。
病证名。因伤食后引起的抽搐。小儿乳食停滞,蓄积胃肠,湿郁则生热,热极生风,发为抽搐。《小儿药证直诀》:“伤食后得之,身体温,多唾多睡,或吐不思食而发搐。”病机为脾虚肝旺。明·陈治《幼幼近编》:“若因饮
即虚阳上浮。详该条。
推拿穴位名。又名威宁。用掐法或揉法治头痛、耳鸣、急惊风、手不能屈伸等症。①位于腕背横纹的尺侧端(见《小儿按摩经》)。②位于手背第二掌骨基底部的桡侧。见《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③位于手背第2~3掌
指气机失常而表现为郁结不舒的病理状态,为《内经》九种气机逆乱病证之一。《素问·举痛论》:“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由于思虑过度、情志抑郁而致气机郁结不舒,痰湿凝滞。治宜行气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