瘛疭的别称。简称搐。《医碥》卷四:“抽搐者,手足频频伸缩也。”《伤寒明理论》卷三:“或缩或伸,动而不止者,名曰瘛疭,俗谓之搐者是也。”详瘛疭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因脾胃损伤,饮食益减,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治宜补脾胃,养气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即酒鼓鼻。详肺风及酒皶鼻条。参见粉刺条。
痰证之一。指因七情郁结,肺脾气滞,郁而生痰者。又名结痰、顽痰、老痰。《症因脉治》卷二:“郁痰即结痰,顽痰。郁痰之症,胸满饱胀,九窍闭,懊憹烦闷,或咽中结核,睡卧不宁,或肠胃不爽,饮食有妨,或气逆不利,
【介绍】:见方贤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八卦配自然界八种物质现象命名者。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天廓。详该条。
证名。指元气不足,因劳累而发的寒热。《张氏医通·寒热》:“元气虚人,遇劳即发寒热,此元气下陷之故。或劳力而发寒热,腿缝中结核作痛,谓之劳发,俱宜补中益气汤。”参见气虚发热、阳虚发热、阴虚发热、劳热等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四。即杏仁煎第一方,见杏仁煎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露兜竻蔃之别名,详该条。
补法之一。又称补益气血、气血双补。治疗气血两虚证的方法。常用于脾胃亏损,肌肉消瘦,失血伤精,或胎产崩漏,月经不调而见气血两虚者,方用八珍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