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罗裙带之别名,详该条。
①即外治法。详该条。②同外取。详该条。
证名。指心气不足、心阳虚衰所出现的证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病苦悸恐不乐,心腹痛,难以言,心如寒,恍惚,名曰心虚寒也。”可伴见喜悲易愁,冷汗出等症。治宜补益气血,养心安神。选用茯苓补心汤、远志饮
即胞衣。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一名《东皋握灵本草》。10卷,又补遗1卷。清·王翃撰于1683年。据作者自序提到,喻嘉言曾见本书,并有“君其手握灵珠以烛照千古乎”一语,遂名其书为《握灵本草》。卷首载《神农本草经·序例》及
病名。指因精血津液亏耗所致的便秘。多因体气素亏,或因发汗、利小便耗伤津液,或病后元气未复,精亏血枯所致。《圣济总录·大小便门》:“或因病后重亡津液,或因老弱血气不足,是谓虚秘。”《洁古家珍·杂方》:“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方。黄芪、人参、茯神(去木)、麦门冬(去心)、白术、五味子、桂(去粗皮)、熟地黄、陈皮(去白)、阿胶(炙燥)各一两,当归、白芍药、牛膝(酒浸)各三分,炙甘草半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匕
即十香返魂丹,见该条。
①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蜂斗菜之别名。②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算盘子之别名。各详该条。
书名。6卷。清·吴鞠通撰于1798年。作者仿张仲景《伤寒论》体例,汲取明、清温病学家的学术经验,以简要的文字,分篇分条论析温病三焦辨证及治法,并自加小注。卷首为原病篇,引述《内经》有关温病条文并予以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