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古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又称风头眩。指因风邪或风痰所致的眩晕。详见风寒眩晕、风热眩运、风痰眩晕等条。②癫痫的别称。《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痰热相感而动风,风心相乱则闷瞀,故谓之风眩
见《本草问答》。为冬虫夏草之简称,详该条。
【介绍】:见唐宗海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刺苋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蜡梅花之简称,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无根藤之别名,详该条。
疾病变化过程中出现风证的现象。如眩晕,震颤,四肢抽搐、强直,乃至卒然昏仆等。温病热伤下焦肝肾可以化风而发生痉、厥、瘛疭等症,吴鞠通用大、小定风珠治疗。《温病条辨·下焦篇》:“既厥且哕,脉细而劲,小定风
书名。秦伯未编。刊于1929年。全书选辑清代喻昌、张璐、徐大椿、王士雄等二十位医家属于笔记体裁的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编辑以医家为纲,以病证为目,每证分析较详。所选治例大多在病因、证候及辨证、立法处方
汤剂不规定时间冷服的称饮子。如《宣明论方》的地黄饮子。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即罗汉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