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肉疙瘩

肉疙瘩

俗病名。为肉芽组织过度增生的一种皮肤病。见《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又名锯痕症肉蜈蚣、多继发于外伤烧伤或手术后的瘢痕上,亦可因疮疖后而继发者。好发于胸、背及四肢等处。皮损高突不平,逐渐扩展,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或如蟹爪,坚韧有弹性,色淡红或暗红,表面光滑无毛发;或有痛痒感。若发生关节部位,可影响活动功能。外贴黑布膏或苦参子膏。发痒者,用山豆根五倍子各30克,研末,麻油调,厚敷患处,五日敷一次。即瘢痕疙瘩。

猜你喜欢

  • 小独活汤

    《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深师方。独活八两,葛根六两,生姜五两,炙甘草二两。水煎,分三次服,微汗佳。治产后中风,口噤不知人。

  • 水气不调

    指水气失去正常的调节。《备急千金要方》:“水气不调,身体浮肿,气满喘粗。”

  • 产后咽痛

    病证名。凤林寺《女科秘宝》:“此症因寒伤肺经,有痰涎攻上,致咽中作痛。宜服甘桔汤:甘草三钱,桔梗一两。”

  • 经行呕吐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亦名经来呕吐、经来惯呕吐。指每值经期出现恶心呕吐,并伴随经期反复发作。多因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饮内阻、或伤于水饮所致。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劳逸无度,损伤脾胃、经行之际

  • 怒气肋痛

    证名。见《春脚集·胸肋部》。指恼怒伤肝,气郁胁肋而致的肋痛。治宜理气和血,如香附、川芎、当归、柴胡、青皮等药。《证治准绳·杂病》:“怒气者,脉弦实有力,大剂香附合芎归之属。”参见肝郁胁痛、肝气胁痛条。

  • 冰瑕翳

    病证名。①又名冰瑕障、冰壶秋月。指宿翳之菲薄透明光滑者。《证治准绳·杂病》:“薄薄隐隐,或片或点,生于风轮之上,其色光白而甚薄,如冰上之瑕。”参见宿翳条。②水晶障翳症之别称。《审视瑶函》:“眼内障如水

  • 黄白纹

    指纹色黄白,多属伤脾、疳积(见《医学入门·察脉》)。

  • 肺死脏

    肺脏真气已绝的脉象。浮取虚,按之如葱管中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肺死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 胞漏

    出《脉经》。即胎漏。详该条。

  • 大羽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强间,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