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ST3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直下8寸;或于外膝眼与解溪穴连线的中点取穴。另说“在上廉下一寸”(《太平圣惠方》);“膝下五寸许”(《针灸大全》)。布有腓肠
即肾怯失瘖。详该条。
证名。《秘传眼科龙木论》:“初患之时,眼矇昏暗,并无赤痛,内无翳膜……后亦变为青盲。”为肝肾不足引起的内障眼疾常见之候,宜滋补肝肾,用补肾丸加减。
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见《奇效良方》。即风池直上发际处。左为日角,右为月角。参见太阳条。
【介绍】:参见刘邦永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桃仁红花汤,见该条。
《医学入门》卷七方。羌活、黄柏各二钱,防风、当归尾、藁本各一钱,肉桂三分,黄芪一钱半,连翘、甘草、苍术、陈皮各五分。水二盏、酒一盏煎服。治发于足太阳经的尻臀痈,坚硬肿痛,两尺脉紧而无力者。《外科正宗》
出《灵枢·五味》。指谷、肉、果、菜之适合于五脏病,如脾病宜秫米、牛肉、枣、葵;心病宜麦、羊肉、杏、薤;肾病宜大豆芽、猪肉、栗、藿;肝病宜麻、犬肉、李、韭;肺病宜黄黍、鸡肉、桃、葱。五宜的说法附会于五行
骨名。桡骨的俗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臂骨者,……其在上而形体短细者为辅骨,俗名缠骨。”
即脏会。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