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转俯伏。《灵枢·刺节真邪》:“大风在身,血脉偏虚,虚者不足,实者有余,轻重不得,倾则宛伏。”
①痿证之一。亦称肝痿。由于肝热内盛,阴血不足,筋膜干枯所致。证见肢体筋急拘挛,渐至痿弱不能运动,伴有口苦,爪枯等症。《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
脏腑相合之一。胆附于肝,肝的余气聚于胆,对贮藏和疏泄胆汁,互为作用。肝足厥阴经脉与胆足少阳经脉互相络属。肝为脏,属阴;胆为腑,属阳。一脏一腑,阴阳表里互相输应。《灵枢·本输》:“肝合胆,胆者中精之府”
痧证之一。①《痧胀玉衡·暗痧》:“心中闷闷不已,欲食不食,行坐如常,即饮温热,不见凶处,更无心腹腰背疼痛之苦,但渐渐憔悴,日甚一日,若不知治,亦成大害,此痧之慢而轻者也,放之即愈。亦有头痛发热,心中作
病证名。①由于肺胃实火上升所致者,其证发作迅速,疼痛剧烈,局部充血严重,甚至出现脓性分泌物,常伴有全身症状。脉数苔黄而燥,治宜清热泻火,方用粘子解毒汤加减。即现代的急性咽炎。②专指结核性咽炎喉炎而言者
渴之俗称。详渴条。
病名。见《圣济总录·热劳门》。指虚劳病之呈现热象者。《金匮翼·热劳》:“热劳者,因虚生热,因热而转虚也。”症见身热,面赤,头痛,心神烦躁,口渴,怔忡、盗汗,饮食无味,倦怠多卧,消瘦,或口舌生疮等。治宜
推拿穴位名。又名七节。①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②位于背部正中线,约当第七胸椎处。《幼科推拿秘书》:“七节骨者,从颈骨数下第七节也。”“七节骨穴,与
病证名。半产即小产。指由于小产造成的胞衣不下。参见胞衣不下条。
药物学著作。4卷。明·徐彦纯撰。书成于明初、本书卷1~3将药物分为金石、草、木、人、兽、虫、鱼、果、米谷和菜共10类,收药270种;卷4为药物总论,内容多录自金、元诸医家著述中对药物的阐析与经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