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落新妇

落新妇

《中药大辞典》:落新妇

药材名称落新妇

拼音Luò Xīn Fù

别名升麻(《本草拾遗》),术活(《四川中药志》),马尾参、山花七、阿根八、铁火钳(《贵州草药》)。红升麻、马尾参、野开麻、虎麻。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落新妇等的全草。秋季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45~60厘米,根茎粗大。基生叶为2~3回3出复叶,小叶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3~10.5厘米,宽2~5厘米,先端长锐尖,基部圆形,两侧不对称,边缘有尖锐的重锯齿,两面均生刚毛,尤以叶脉上为多。花茎直立,高30~50厘米,下部有鳞状毛,上部密生棕色长柔毛,花几无梗,成窄圆锥花序;萼筒浅杯状,5裂,带黄色;花瓣5,白色或紫色,长约为萼的4倍;雄蕊10,花丝青紫色,花药青色,成熟后呈米色;心皮2,离生,基部连合,子房半上位。蓇葖果,有多数种子。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境分部多生于山阳坡地的疏林或草丛中。分布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氢氰酸。花含槲皮素。落新妇属含2-羟基苯乙酸。

性味①《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

②《贵州草药》:"性平,味辛。"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止咳。治风热感冒,头身疼痛,咳嗽。

①《本草经集注》:"(根)解毒。用叶挼作小儿浴汤,主惊忤。"

②《四川中药志》:"清热止汗,治头痛项强及腰脊疼痛。"

③《贵州草药》:"清热解表,祛痰止咳,敛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钱;或浸酒。

复方①治风热感冒:马尾参五钱,煨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肺痨咳血、盗汗:马尾参、土地骨皮、尖经药、白花前胡各五钱。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

备注同属植物华南落新妇极似本种,但植株较大,高可达3尺。小叶先端骤狭为长尖头,花序被腺毛,花白色或淡红色。与落新妇功效相同。分布长江以南各地。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落新妇

药材名称落新妇

拼音Luò Xīn Fù

英文名Herb of Chinese Astilbe

别名升麻、术活、马尾参、山花七、阿根八、铁火钳、巴日斯-敖鲁素、金尾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拾遗》:今人多呼小升麻为落新妇,功用同于升麻,亦大小有殊。

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落新妇、大落新妇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ilbe chinensis(Maxim.) Franch.et Sav.[Hoteia chinensis Maxim.;Astilbe chinensis(Maxim.) Franch.et Sav.var.davidii Franch.];Astilbe grandis Stapf ex Wils.[A.chinensis var.koreana Kom.;A.koreana(Kom.)Nakai;A.austrosinensis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

原形态1.落新妇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45-65cm。被褐色长柔毛并杂以腺毛;根茎横走,粗大呈块状,被褐色鳞片及深褐色长绒毛,须根暗褐色。基生叶为二至三回三出复叶,具长柄,托叶较狭;小叶片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长2.5-10cm,宽为1.5-5cm,先端通常短渐尖基部圆形、宽楔形或两侧不对称,边缘有尖锐的重锯齿,两面均被刚毛,脉上尤密;茎生叶2-3,较小,与基生叶相似,仅叶柄较短,基部钻形。花轴直立,高20-50cm,下端具鳞状毛,上端密被棕色卷曲长柔毛;花两性或单性,稀杂性或雌雄异株,圆锥状花序对茎生叶而生出;苞片卵形,较花萼长1.5mm,萼筒浅杯状,5深裂;花瓣5,窄线状,长约5mm,淡紫色或紫红色;雄蕊10,花丝青紫色,花药青色,成熟后呈紫色;心皮2,基部连合,子房半上位。蒴果,成熟时橘黄色。种子多数。花期8-9月。

2.大落新妇 本种与落新妇的区别在于:小叶片通常短渐尖。圆锥花序宽达17cm;花序轴被腺毛;花瓣白色或紫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落新妇 生于海拔400-3600m的山坡林下阴湿地或林缘路旁草丛中。

2.大落新妇 生于海拔400-2000m的山谷、溪边和林中。

资源分布:1.落新妇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及陕西、宁夏、甘肃、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2.大落新妇 分布于东北及山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1.落新妇 全草皱缩。茎圆柱形,直径1-4mm,表面棕黄色;基部具有褐色膜质鳞片状毛或长柔。基生叶二至三回三出复叶,多破碎,完整小叶呈披针形、卵形、阔椭圆形,长1.8-8cm,宽1-4cm,先端渐尖,基部多楔形,边缘有牙齿,两面沿脉疏生硬毛;茎生叶较小,棕红色。圆锥花序密被褐色卷曲长柔毛,花密集,几无梗,花萼5深裂;花瓣5,窄条形。有时可见枯黄色果实。气微,味辛、苦。

2.大落新妇 茎直径1-6mm。表面被褐色长柔毛和腺毛。基生叶为复叶,完整小叶卵形或长圆形,长2-10cm,宽1-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心形或楔形,边缘有锐重锯齿,上面被糙伏腺毛,下面沿脉生短腺毛;茎生叶较小。圆锥花序密生短柔毛和腺毛。有时可见果实,长约5mm。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叶含水杨酸(salicylic acid),2,3,二羟基苯甲酸(2,3,dihydroxybenzoic acid)。

性味凉;苦;无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止咳。主风热感冒;头身疼痛;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钱;或浸酒。

复方①治风热感冒: 马尾参五钱,煨水服。(《贵州草药》)②治肺痨咳血、盗汗: 马尾参、土地骨皮、尖经药、白花前胡各五钱。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

各家论述1.《本草经集注》: (根)解毒。用叶挼作小儿浴汤,主惊忤。

2.《四川中药志》:清热止汗,治头痛项强及腰脊疼痛。

3.《贵州草药》:清热解表,祛痰止咳,敛汗。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山五味子根

    药材名称山五味子根拼音Shān Wǔ Wèi Zǐ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珍珠荚蒾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um foetidum Wall. Var. ceanothoides

  • 水芙蓉

    《中药大辞典》:水芙蓉药材名称水芙蓉拼音Shuǐ Fú Rónɡ别名麻雀草(《岭南大学校园植物名录》),水管筒、三叉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水薄荷、软骨倒水莲(《广东中草

  • 见风消

    《全国中草药汇编》:见风消药材名称见风消拼音Jiàn Fēnɡ Xiāo别名鸡婆子、长叶见风消、小鸡条、香叶子树、炸死枫、冬不落叶来源樟科钓樟属植物狭叶山胡椒Lindera angustif

  • 竹节菜

    药材名称竹节菜拼音Zhú Jié Cài别名竹节草、竹蒿草来源鸭拓草科鸭拓草属植物竹节草Commelina diffusa Burm. f. [C. nudiflora

  • 家兔骨

    药材名称家兔骨拼音Jiā Tù Gǔ别名兔骨来源兔目兔科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us (Gmelin),以骨骼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性味甘、酸,平。

  • 匙羹藤

    药材名称匙羹藤拼音Chí Gēnɡ Ténɡ别名武靴藤、金刚藤、蛇天角、饭杓藤来源萝藦科匙羹藤属植物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 (Retz.)Schult.[G. a

  • 白饭豆

    药材名称白饭豆拼音Bái Fàn Dòu别名云藊豆、四季豆、龙爪豆(《植物名实图考》),唐豇、隐元豆(《植物学大辞典》),云豆、六月鲜、龙骨豆、二生豆、三生豆、唐豆(《中

  • 白果

    《中国药典》:白果药材名称白果拼音Bái Guǒ英文名SEMEN GINKGO别名白果仁来源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白果树、公孙树)Ginkgo bilob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种子成熟

  • 大独脚金

    药材名称大独脚金拼音Dà Dú Jiǎo Jīn别名小白花苏、干草来源玄参科独脚金属植物大独脚金Striga masuria (Buch.-Ham.)Benth.以全草入药。夏秋采

  • 苦菜根

    药材名称苦菜根拼音Kǔ Cài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菊科植物苦苣菜的根。功能主治《纲目》:"治血淋,利小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1.5两(鲜用)。摘录《中药大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