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蝟皮丸

蝟皮丸

①《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刺猬皮(烧存性)、蚺蛇头(烧存性)、魁蛤各一枚,蜈蚣一条半,虫、红娘子斑蝥(各去头足翅)、蛴螬蜘蛛水蛭(糯米炒)各三个,穿山甲三片,龙骨、炒川椒、川大黄黄连麝香桂心、水银各半两,石膏芒硝各一两,枯矾、滑石甘遂(与胡麻同炒)各二钱半,炮附子二枚,巴豆(去皮油)、雷丸各十五粒。为细末,研匀,炼蜜为丸,小豆大,每服一丸,空腹、临卧各一次,温水送下,未觉则每服加一丸。治乌癞,症见皮肤变黑,痛痒如虫行,手足顽麻,或两肘如绳缚。②《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方。蝟皮(炙焦)一两,炒槐花、炒艾叶白芍药、炒枳壳地榆川芎当归、煅白矾黄芪贯众各半两,血余炭三钱,猪后悬蹄垂甲(炙焦)十枚,皂角(去弦核,醋炙黄)一挺。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汤送下。治诸痔出血,里急疼痛。③《疡医大全》卷二十二方。刺蝟皮(酒浸,焙)三至四个,槐米一斤,当归三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二十丸,温酒送下。治痔漏。

猜你喜欢

  • 踝骨

    骨骼部位名。①内踝、外踝的统称。②指桡骨茎突。《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腕者,……当外侧之骨,名曰高骨,一名锐骨,亦名踝骨。”

  • 熨背散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方。乌头、细辛、附子、羌活、川椒、桂心各五两,川芎一两六铢。为粗末,帛裹,微火炙令暖,以熨背上,取瘥乃止。治胸背疼痛而闷。

  • 九层楼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鹿药之别名,详该条。

  • 万氏女科

    书名。3卷。明·万全撰。刊于1549年。卷1为总论及妇科杂病;卷2为胎前诸病;卷3为产后诸病。全书内容比较简要。本书原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亦有单行本行世。

  • 针刺麻醉

    ①简称针麻。它是在传统的针灸学术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镇痛作用并能达到麻醉效果的新技术。其法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病种等,按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取穴等方法,选取适当穴位,术前一般按麻醉常规给予辅

  • ①解剖名词。《素问:气府论》:“面鼽骨空各一。”即面颊、颧骨处。②病证名,《素问·金匮真言》:“故春善病鼽衄。”《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解释谓:“鼽者,鼻出清涕也。”③又鼻塞为鼽(《释名·释疾病》)。鼽

  • 女劳复

    劳复之一。指大病初愈,精神气血尚未平复,房劳过早,以致阴精耗损,肾气受伤而出现头重不举,目中生花,腰背强痛或小腹急迫绞痛,憎寒发热,时时阴火上冲,头面烘热,心烦胸闷,饮食不振等证候。《诸病源候论·伤寒

  • 绘图针灸传真名医刺法

    见针灸传真条。

  • 截根疗法

    即挑治疗法。见该条。

  • 金疮痉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即破伤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