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赤浊

赤浊

病证名。①指以小便浑浊色赤为主要症状的疾患。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科》。属便浊溺浊。实即血尿。详便浊、血尿条。②指溺孔常流浊物挟血的疾患,属精浊。《证治要诀·白浊》:“精者血之所化,有浊去太多,精化不及,赤未变白,故成赤浊,此虚之甚也。”详精浊条。

猜你喜欢

  • 烙治法

    外治法名称。又名烙铁法。此法宜用于乳蛾、喉瘤等病。先以消毒之小手术刀,于瘤体或乳蛾上轻轻割划预定的治疗部位(亦可不割划)。再根据乳蛾、喉瘤体之大小,选择大小不同之烙铁,先在酒精灯上烧红,蘸香油少量,并

  • 地槟榔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管仲之别名,详该条。

  • 淋溲

    证名。出《素问·本病论》。小便淋沥之意。详淋条。

  • 齿不生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即齿迟。见该条。

  • 口瘘

    病名。《外台秘要》卷二十二:“口瘘其齿断上有小孔,如蜂窠形。”系慢性根尖炎所导致的瘘管。

  • 刺烙

    外治法之一。先将三棱针在酒精灯上加热,并使其尖端1.5厘米烧红,蘸香油,趁热刺入喉瘤体或乳蛾体。根据蛾体大小深度可达0.15~0.4公分,或停针1~2秒钟,或旋即出针。

  • 郑七潭

    【介绍】:见郑宁条。

  • 经水乍多乍少

    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经水或多或少。详该条。

  • 巴豆中毒

    病名。因药服或误服巴豆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见口咽热痛,面赤,五心烦热,剧烈腹痛腹泻。严重者可致昏迷,黄疸,肾脏损害,甚至休克死亡。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巴豆毒的药物,如黄连汁

  • 灵枢评文

    见内经评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