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赤脉翳

赤脉翳

眼科病证。指白睛赤丝血脉侵入黑睛,影响视力的证候。《审视瑶函》:“凡赤脉翳初从上而下者,属太阳。以太阳主表,其病必连眉棱骨痛,或脑顶痛,或半边头肿痛是也。治宜温之散之。赤脉翳从下而上者,或从内眦出外者,皆属阳明。以阳明主里,其症多热,或便实是也。治宜下之寒之。赤脉翳初从外眦入内者,为少阳主半表半里。治宜和解之。”

猜你喜欢

  • 脾胃俱虚

    指脾胃两经俱虚。《千金要方》:“右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足太阴与阳明经俱虚也。病苦胃中如空状,少气不足以息,四肢逆寒,泄注不已,名曰脾胃俱虚也。”

  • 马蹄防风

    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杏叶防风之别名,详该条。

  • 四时宜忌

    养生类著作。明·瞿祐撰。本书在博览广搜历代养生专著的基础上,总结民间养生防病经验而编成。其内容是根据每月的节气、气候变化特点,先从天文历算为角度进行通俗的解释,并指出养生防病的具体方法与四时宜忌。其代

  • 悬蜞

    病名。见《咽喉脉证通论》。即悬蜞风。详该条。

  • 医学提举司提举

    元代医官职称。系医学提举司之主要官员,只设1人,始设于1272年(至元九年),官阶从五品。

  • 猪腰草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 三棱子

    见《广西中药志》。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 五虎丹

    ①《疡医大全》卷二十三方。雄黄、菖蒲、艾叶尖、朱砂以上均不拘量,蜈蚣一条。为细末,敷搽患处。治无名肿毒。②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当归、红花、防风、制南星各105克,白芷72克。为细末,每

  • 潘澄濂医论集

    医论著作。浙江省中医研究所文献组编。此书以医论形式介绍浙江名医潘澄濂之学术经验,共十九篇,分四部分:理论探讨、治疗肝病经验、治疗急性热病经验、其它内科杂病证治经验。1981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两感伤寒

    病名。指阴阳两经同时感受寒邪而致病。《素问·热论》:“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又:“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