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连理汤

连理汤

《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一:连理汤

药方名称连理汤

处方理中汤加茯苓黄连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治外受暑邪,内伤生冷,泄泻次数甚多,心烦口渴,肛门灼热,小便赤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沸汤点服,不拘时候。如中暑作渴,小便赤涩,每服1.5克,温开水调服。

摘录《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医略六书》卷十九:连理汤

药方名称连理汤

处方白术3钱(炒),炮姜2钱,炙草1钱,川连1钱。

功能主治温中清膈。主胃寒膈热,格食心烦,脉细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白术培既伤之土,俾复健运之常,炮姜逐胃家之寒,得司熟腐之职,炙草和胃兼益中州之气,黄连清火专解膈间之热也。使热化寒消,则脾胃健旺,而纳化有权,清阳自奉,格食烦心无不并解矣。

摘录《医略六书》卷十九

《证治要诀类方》卷一:连理汤

药方名称连理汤

处方理中汤加茯苓、连。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内蕴湿热,泻痢烦渴,吞酸腹胀,小便赤涩者

用法用量本方改作丸剂,名“连理丸”(见《中国医学大辞典》)。

摘录《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症因脉治》卷二:连理汤

药方名称连理汤

处方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黄连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湿热内蕴,寒热相搏,升降失常之呕吐酸水,顺逆,心痛,口糜,泄泻,腹胀者。

用法用量《医略六书》本方用黄连八分(姜汁炒),人参一钱半,白术一钱半(炒),干姜一钱半(炮),炙草五分,水煎,去滓温服。本方改为丸剂,名“连理丸”(见《医学金针》)。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方中人参扶元补胃虚,干姜温胃散寒滞,白术健脾强胃,黄连清热凉膈,炙草缓中以益胃也。水煎温服,使胃气内充,则清阳敷布,而寒滞自化,升降如常,何呃逆之不痊乎。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猜你喜欢

  • 定吐丸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定吐丸药方名称定吐丸处方丁香21枚 蝎梢49条半夏3个(洗,焙干)制法上药研细,煮枣肉和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安神镇惊,抑肝和胃,降逆止呕。主惊恐呕吐,睡卧惊惕,呕吐清涎,神气怯

  • 玉竹粥

    药方名称玉竹粥处方玉竹15~20克(鲜品用30~6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制法先将新鲜肥玉竹洗净,去掉根须,切碎煎取浓汁后去渣,或用干玉竹煎汤去渣,入粳米,加水适量煮为稀粥,粥成后放入冰糖,稍煮一二

  • 老鸭果

    药方名称老鸭果处方老白鸭1只。制法去毛,水洗净,用竹刀剖开,去肠肝肺,不见水,仍入内,再入龙眼肉49个,桃仁10个,莲肉1两5钱,贝母5钱,线缝紧密。功能主治痨病痰嗽。用法用量用新砂锅1个,陈酒1斤,

  • 固本酒

    《摄生众妙方》卷二:固本酒药方名称固本酒处方生干地黄60克 热地黄60克天门冬60克麦门冬60克 白茯苓60克人参30克制法上药锉碎,用瓷瓶盛好酒3升,将药浸三日,用文武火煮一二时,以酒黑色为度。功能

  • 止消润燥汤

    药方名称止消润燥汤处方升麻4.5克杏仁桃仁麻仁当归身荆芥知母黄柏石膏各3克 熟地黄6克柴胡2.1克甘草1.5克 川椒细辛各0.3克红花0.75克功能主治治消渴便干,阴头短,舌白燥,口唇裂,眼涩而昏者。

  • 芒消紫丸

    药方名称芒消紫丸别名芒消丸处方芒消4两,大黄4两,半夏2两,代赭1两,甘遂2两,巴豆200枚,杏仁120枚。制法上为末,别捣巴豆、杏仁治如膏,旋纳药末,捣三千杵,令相和合,强者纳少蜜为丸,如胡豆大。功

  • 水仙膏

    药方名称水仙膏处方水仙花根不拘多少制法上药剥去老赤皮与根须,入石臼捣如膏。功能主治治湿毒外肿,一切痈疮。用法用量敷肿处,中留一孔出热气,干则易之,以肌肤上生黍米大小黄疮为度。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 珍珠龙脑生肌散

    药方名称珍珠龙脑生肌散处方降真香15克(用香油滚七次)儿茶15克 牙末6克 枯矾0,6克珍珠0.6克 龙脑0.6克制法上药俱为极细末,瓷罐收贮,黄蜡封口。功能主治治下疳,牙疳,诸色疳疮。用法用量用清米

  • 白灰散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得效》卷十七:白灰散药方名称白灰散处方白布灰。功能主治紧唇。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白灯散”。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得效》卷十七方出《本草纲目》卷九引《简便方》

  • 加味白虎汤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加味白虎汤药方名称加味白虎汤处方生石膏12g,连翘9g,知母6g,黄连3g,黄柏6g,元参9g,蝉蜕6g。功能主治漆性皮炎。用法用量水煎服。便秘者,加大黄,枳实;有表证者,加荆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