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四。即痛泻要方,见该条。
出《四川通志》。为狗屎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救荒本草》。为莕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对节树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即瘖。出《内经》。《灵枢·忧恚无言篇》:“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此为暴瘖。肺肾阴亏,咽喉失养而无音者为久瘖。因妊娠胎阻胞脉而无音者,叫子瘖。《
五脏病邪之一。《灵枢·五邪》:“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素问·气交变大论》:“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又《难经·十难》:“心脉急甚者,肝邪
见医学粹精条。
即肩胛骨。其前方呈扁平三角形,向后凹陷,形同饭勺,故名。
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风门。见该条。
病证名。指崩下之血杂有五色。《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五脏皆禀血气,五脏之色,随脏不同,伤损之人五脏皆虚者,故五色随崩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