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饭
见宋若昂《胎产珍庆集》。即恶阻。详该条。
见宋若昂《胎产珍庆集》。即恶阻。详该条。
书名。4卷。明·龚居中撰。撰年不详。卷1为调治心法,秘传口诀,十善十恶证候,常用外科药方,图形七症,十症、十三症等30个病证;卷2为图形十一症,又十一症,十三症、十五症等50个病证;卷3为瘿瘤、流注、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虎骨胶之简称,详该条。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七方。苦参二两,蔓荆子、赤茯苓、山药、白芷、荆芥、防风、白附子、川芎、生栀子、何首乌、白蒺藜、皂角、炮川乌、黄芪、赤芍药、独活、羌活各五钱,炮草乌一钱五分。为细末,麦面
病名。又名注夏。①指有明显夏令季节发病的一种病证。见《丹溪心法》卷一。《时病论》:“疰夏者,每逢春夏之交,日长暴暖,忽然眩晕,头痛,身倦,脚软,体热食少,频欲呵欠,心烦自汗是也。”治宜益气阴,消暑热。
书名。又名《良朋汇集》。5卷。清·孙伟撰。刊于1711年。本书是验方汇编的一种,内容包括临床各科。分为中风、伤气、中寒、瘟疫等132门,约1600余方。现存刊本另有4卷本、6卷本和12卷本,内容大致相
尿道外口。《素问·骨空论》:“女子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
病名。多由素体阴虚,操劳太过,虚火上炎薰灼咽喉所致。症见咽喉干燥疼痛,两边生白点,三、五集簇,白而光亮,形似珍珠,但并无形寒身热,此点与白喉迥异。治宜滋阴清热。可选用清咽润燥汤、养阴清肺汤、知柏地黄汤
祛湿法之一。用芳香去湿的药物以宣化上焦湿邪的方法。如湿邪在表,用疏表化湿,如藿香正气散。湿温时疫,喉痛胸闷,用清热化湿法,如甘露消毒丹。,
指少阳病热郁胆腑的证候。如口苦,咽干,目眩,胸闷呕吐。少阳腑病与少阳经病常同见,故均属小柴胡汤主治范围。
【介绍】:见朱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