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泛指骨骼。如“百骸”,即全身骨骼。②指胫骨。《素问·骨空论》:“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六。诸骨(鸡、鱼、猪等骨)因饮食不慎而鲠于咽喉,或误入食道或气道。症见咽喉刺痛不已,吞咽困难,甚或唾液和食物中混有鲜血呕出;若疼痛加剧、发热恶寒者,则系合并感染。若异物误入气道
《药籢启秘》方。白降丹、红升丹、熟石膏各等分,冰片少许。为细末,米糊为条,插入疮口,上盖薄贴。治一切疮毒阴疽,日久成漏,脓水淋漓不断。
书名。4卷。明·童养学纂辑。刊于1632年。编者将陶华《伤寒六书》予以重纂删订,编次较为明晰。卷1总论;卷2~3分述伤寒及温热病证;卷4治法、方剂。全书对陶氏有关伤寒、温热病的学术经验,作了比较系统的
【介绍】:见廖润鸿条。
经穴分类名。指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见表)。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病及里、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的见证;任脉督脉及脾之大络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
《伤科秘方》方。红花2.4克,桃仁、乳香、没药、当归尾(酒洗)、穿山甲各3克,官桂、川芎、莪术、神曲各1.8克,柴胡0.9克,甘草1.5克,枳壳4.5克。水酒煎服。治外伤瘀血肿疼。
脏腑相合的一种理论。脏与腑之间通过经络和营卫气血的正常运行而保持生理活动的协调。六腑传化水谷的功能,就是受五脏之气的配合才能完成。如胃的纳谷需脾气的运化;膀胱的排尿需赖肾的气化作用等。
见《药材学》。为牡荆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河北药材》。为秦艽之别名,详该条。